首 页 文档范文 教育文章 试题课件 作文网 语句大全 全部栏目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乐教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及练习-九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及练习-九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及练习-九年级语文教案为http://www.170yx.com整理发布,类型为九年级语文教案,本站还有更多关于初三语文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语文教案的文章。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  
2.结合当时背景,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文章主旨。 
3.学习本文通过驳论证来反驳论点的方法。 
4.学习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方法。 
5.学会本文精辟含蓄的语言特点。 
6.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结合当时背景,把握文章主旨。 
【学习重难点】 
1.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2.结合当时背景,把握文章主旨。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生字注音 
搽(    )   玄(    )虚  省(   )悟  渺(   )茫   脊(   )梁  诓(   )骗 
2.解释词语 
诓骗:                                  自欺欺人: 


玄虚:                                  怀古伤今: 
前赴后继:                              为民请命: 
3.快速阅读课文,标记文章段落序号,了解文章大意。 
4.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⑴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⑵对方的论点是什么? 

⑶作者的论点是什么? 

5.把你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疑惑写在下面。 


课堂学习 
一、情景导入 
我们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读到过鲁迅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是的,鲁迅就是一位毕生追求中华民族的民主自由的战士。1936世时,上海民众在他的遗体上覆盖了写有“民族魂”三个大字的白布,以表达对鲁迅伟大人格的深深敬仰。鲁迅先生博大精深的思想至今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再次聆听先生的教诲。 
简介时代背景: 
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然而鲁迅却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实在难能可贵。 
课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把要谈的对象——“中国人”和事件——“失掉自信力了吗”直接放在标题上,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 
-
二、自主合作学习 
(一)出示学习目标 
(二)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三)朗读课文,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对方的论点是根据什么得出来的? 

2..作者的正确观点是根据什么得出来的? 

3.作者指出要如何评价中国人? 

4.文章结尾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三、点拨讲解 
知识补偿: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驳论点。二是驳论据。三是驳论证。 
四、当堂训练 
1.文中的“状元宰相”“地底下”各指什么?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中国人”的含义。 
①要论中国人,……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 
②然而……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的中国人在。(                      ) 
③中国人现在是发展者“自欺力”。(                               ) 
④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 
⑤那边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 
五、达标测评 
(一)达标练习 
1.填空:  
本文作者是(        ),原名(          ),我国伟大的(        )家(        )家(        )家,前面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是(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

教案《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及练习》,来自www.170yx.com网!http://www.170yx.com

,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1)联系上文,选文第一段中加点的“这一现象”指的是什么? 

(2)文中最有嘲讽力量的两个词是                               . 
(3)“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麻醉着自己”的意思是什么? 

(二)作业设置: 
请你为题为《中国人从没有失掉自信力》的议论文写三个论据。 

附:【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  
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驳论证来反驳论点的方法。 
2.学习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方法。 
3.学会本文精辟含蓄的语言特点。 
4.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通过驳论证来反驳论点的方法。 
2.学习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学习立论文之后,我们会遇到新问题:有时候说服自己并不困难,可说服别人真的好难!这就需要另一种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方式:驳论。让我们先向鲁迅先生学一学这一技巧。 
二、自主合作学习 
(一)出示学习目标 
(二)细读课文1——5段,完成下列问题 
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2.哪些语句最富于讽刺意味? 

3. 这个文段从驳斥对方的             入手,分析对方的             不能证明对方的            。 
4.第一段话,三个副词“总”“ 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三)细读课文6——9段,完成下列问题 
5. “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6.“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分别指什么人?你能各举一个例子吗? 


7.揣摩下列有下划线的字词的表达效果: 
……不过一面总是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就是诬蔑。  


三、点拨讲解 
驳论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用驳论证的方法直接批驳,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谬论。 
对方的论据确是事实,问题在于这些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就是说,论证上不合逻辑。就这样,通过驳论证直接驳斥了对方论点。 
从正面提出论点,这个论点与对方论点是针锋相对的。证明了这个论点的正确性,等于宣告对方论点不能成立。这是间接驳斥了对方论点。 
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批驳就全面深刻,十分有力。 
四、当堂训练 
1.作者用什么方法反驳对方的错误论调? 

2.“中国的脊梁”在当时有什么意义?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3、这篇文章的论述性语言好在哪里?(或鲁迅先生杂文语言的风格是什么?) 

教案《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及练习》,来自www.170yx.com网!http://www.170yx.com

如果觉得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及练习-九年级语文教案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Tags:九年级语文教案,初三语文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语文教案

Copyright © 170y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1 2 3 4 5 6 7 8 9 10
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案, 初中作文教案, 中小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