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文档范文 教育文章 试题课件 作文网 语句大全 全部栏目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乐教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政治教案高三政治教案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为http://www.170yx.com整理发布,类型为高三政治教案,本站还有更多关于人教版高三政治教案,高三政治复习教案,高中政治教案,免费教案 - 政治教案 - 高三政治教案的文章。
文章www.170yx.com
w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内容简介:
    该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从学生身边的社会现象、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由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自主感悟,因此,学生不仅懂,而且信,从内心认同、接受这些观点和理论,进而能够主动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有助于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辩证否定的含义
(2)形而上学否定观
(3)肯定一切
(4)否定一切
(5)“扬弃”的含义
(6)创新意识
◇理解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4)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
◇分析
(1)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说明怎样对待民族传统文化
(2)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说明怎样对待外来文化
(3)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改革
(4)运用辩证否定原理,分析说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火系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否定观,提高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学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分析事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树立辩证的思维观念、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观念
(2)初步树立立公民要为创新作努力的观念,为民族进步而创新
(3)懂得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不断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二、【重点、难点】:
1、辩证否定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
1、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我们不会忘记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在20xx年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对于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在十七大和今年的两会上,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多次强调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推进自主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强调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十几亿中国人民亲历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享受着科技进步创造的丰厚财富,感受到建立在科技自立、自强基础之上的国家实力和民族尊严。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探究活动一:08奥运火炬
   
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 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
问题探究一:08奥运火炬的设计给你的启示?(讨论)
案例分析:辨证的否定包含了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我们对事物的克服就是否定;对事物的保留与增添就是肯定。08奥运火炬的设计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在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大胆地克服了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因素,增添了旧事物中没有、符合客观规律的因素。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这是因为:
(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保持其性质和现状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和向它事物转化的方面。
(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维持其原有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并战胜了肯定方面时,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事物自身的否定,旧事物变成了新事物。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这是辩证的否定的第一个特点。没有否定就没有事物的前进和发展。
没有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生物就不会进化。人类就不会出现;没有新的社会形态对旧的社会形态的否定,社会就不能发展。
探究活动二:案例分析:带温度计的汤匙
美国加州有一家小工厂,专门生产各种汤匙和小勺,经理是一名年轻人。因为资金少,又有实力强大的公司竞争,工厂生产的汤匙一直销路不好。有一天,这位年轻人正在街上行走,突然,一位抱小孩的妇女吸引年轻人的注意。这位妇女正在用小汤匙给婴儿喂汤,她一边向汤匙吹气,一边用舌头试探汤的温度,直到汤的温度合适,她才让婴儿喝下。看到这一情形,这位年轻人心里有了主意。他把温度计装在汤匙上,开发出“温度匙”,非常适合母亲喂婴儿用。果然。年轻人生产汤匙销路很好。
    案例提示:没有否定就没有事物的前进和发展。
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辩证的否定的第二个特点。
    否定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根本性的质变,因此新旧事物之问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否定既是新事物代替了旧事物,同时又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既是使旧的过程中断,又是使新过程与旧过程相衔接,它是新事物和旧事物相互联系的环节。
4.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探究活动三:案例分析:材料一:近年情人节、圣诞节,甚至是愚人节等洋节,在国内被炒作得相当红火,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对洋节越来越崇尚,越来越热衷于过洋节。几乎全国各地的大小城市都会出现异常火爆的场面和景象。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群体,已经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肯德基里过生日了。可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却被许多年轻人忽视,节味越来越淡。
材料二: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
小组探究:做为青年学生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案例提示:根据辩证的否定观,对于外来的东西要坚持肯定中有否定。
5.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必须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探究活动四:材料一: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政治运动。运动表现为“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材料二: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华国锋主持中央工作,提出“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材料三: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制思想文化而采取的措施。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关系发生的激烈变动,学术界呈现出一种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公元前213年秦丞相李斯进言,说诸子百家“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于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当年开始销毁除法家以外的所有诸子百家的著作,焚书坑儒这种手段是愚蠢而又残暴的。它毁灭了古代许多典籍,造成文化史上难以弥补的损失。
案例提示:否定一切是形而上学否定观,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我们必须给予批判,坚持用辩证的否定观武装头脑。
6.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探究活动五:
 
材料一: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人们一直深信不疑。在20xx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决议,将地位备受争议的冥王星“开除”出太阳系行星行列,太阳系行星数目也因此降为8颗。从此,冥王星这个游走在太阳系边缘的天体将只能与其他一些差不多大的“兄弟姐妹”一道被称为“矮行星”。
 
材料二:1589年,年轻的伽利略又在著名的比萨斜塔上做了轰动一时的自由落体实验。伽利略把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从斜塔上扔下来,结果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从而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一千多年前宣布的“不同重量物体落地速度不同”的理论。
  伽利略在哥白尼•布鲁诺的“日心说”鼓舞下,开始向教皇奉为至宝的“地心说”发起挑战,他要彻底戳穿“地球是中心,上帝是主宰”的骗人谎话。
案例提示:书本是传播知识的载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任何书本知识都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谁也不可能“一眼望穿天下事,一书写尽天下理”。权威往往比普通人更能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任何权威都不可能永远正确,永远不犯错误。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探究活动六:考题:把梳子卖给和尚
有什么办法把梳子卖给和尚,介绍故事的具体内容:这是某公司招聘人才时出的一道考题,在数千人的应聘者中只有四人留下答题。
 
第一位推销员空手而归,说和尚们嘲笑他傻:我们没有头发,哪用得着梳子?
 
第二位推销员向和尚宣传梳子有保健功能,即使没有头发,也能止痒活血。他卖了十来把梳子。
 
第三位推销员对庙里的住持说:瞧,女香客们拜佛磕头时,把头发都磕乱了……他建议:庙里何不备些梳子,让香客们磕完头可以整理发容,使她们感受到寺庙的关爱,以后就会常常来烧香。于是他推销了上百把梳子。 
 
第四位推销员对住持说:庙里经常接受捐赠,得给施主一些纪念品,梳子很便宜,若刻上“积善梳”,再冠以庙名和主持的亲笔签名,就变成珍贵礼品了。住持听后连称“善哉”,于是决定将上千把梳子全部买下,还签了长期订单。
请你就“把梳子卖给和尚”这事谈感想。
案例提示:想象是一种惊人的思维能力。合理的科学的想象是指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创造性地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合理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极为有益。
辩证的否定观要我们具有创新意识,这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辩证否定的革命批判精神。
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
因此,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1)事物的存在对于它赖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来说是有理由的、必然的。
例如,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尽管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是极端野蛮和残酷的,但在它刚刚产生的一段时间内,它取代原始社会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进步,是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当时劳动能够提供剩余产品,战争中的俘虏不再杀掉,保护了劳动力,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并促进了社会分工,所以奴隶社会的存在是必要的、合理的。
(2)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原来存在的理由就会丧失。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肯定的事物都会失去自己存在的必要性,失去自己存在的合理性,新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就会起来代替正在衰亡的东西。奴隶社会对原始社会来说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这种生产关系是以十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为基础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终因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丧失自己的合理性,被封建制度取而代之。
(3)没有否定就没有质变,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只有经过否定,事物才能向前发展,所以说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具有创新意识。
(1)课件展示:《司马光砸缸》
 
思考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案例提示: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按常规是人脱离水,而司马光则是打破了常规,让水脱离人,这正是逆向思维、创新思维的表现。
(2)案例分析:安装电梯的启示。
柯特大饭店是加州圣地亚哥市的一家老牌大饭店,由于原先设计配套的电梯过于狭小老旧,已经无法适应越来越多的客流。于是,饭店老板准备扩建一个新式电梯。他请来全国一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请他们一起探讨该如何扩建这个电梯。建筑师和工程师的经验都很丰富,他们讨论了足足半天,最后得出一致结论:饭店必须停业半年,这样才能在每个楼层里打洞,并且在地下室里安装最新式的马达。“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老板皱着眉头说,“要知道,那样会损失难以计数的营业额。”但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坚持这是最好的方案。就在这时,饭店里的一位清洁工刚好拖地拖到这,听到他们的话,他直起腰说:“要是我,就会直接在屋外装上电梯。所有的人都说不出话来。第二天,饭店就开始在外面安装新电梯。在建筑史上,这也是第一次把电梯安装在室外。
    案例提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整个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中,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前进的,上升的变化,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创新就是推动事物的进步发展。而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就不能固守经验,墨守成规,饭店里的清洁工正是因为没有固守经验,打破了常规,成功才降临在他身上。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苟日新,弱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每天更新,就天天更新,每天不间断地更新。
【课堂知识小结】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基本原理: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1)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例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这体现了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    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例2】《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这段话表明的哲理是
①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联系的,认识了前者就认识了后者
②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    ③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④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例3】许多地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都把GDP最大化增长作为唯一目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在发展观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主要是…()
    A.没有把握好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     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C.没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没有很好地贯彻全局观念
【例4】(经典题)温家宝指出:经济发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就会更大,财政收人会减少,许多应该办的事业就会缺乏资金;经济发展过快不行,那样经济运行紧张,难以为继。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温家宝总理的上述分析体现了()
  ①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②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P63--64
(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2)方法论: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例5】(经典题)20xx年全球媒体短信收入将达到425亿美元,与20xx年相比增长100%。由于短信在传递信息、沟通感情、增进人际交往等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快捷和便利,深受人们青睐。这反映了: 
 A.新出现的事物都是符合人们利益的       B.量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发生质变
  C.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必然联系   D.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例6】(经典题)胡锦涛指出:“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栓桔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段话主要体现了…()
  A.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B.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D.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2>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方法论: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A.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
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C.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注意:以量变、质变认识的五个误区
误区1:量变即事物的变化,质变即事物的发展
误区2:量变是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的变化。因此,量变与事物性质无关
误区3:质变就是由事物数量上的增减才引起的。
误区4:只要有量变,就一定会发生质变。量变的总和就是质变。
误区5: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与质变是截然分开的。
高考实战演练
一、单项选择:
(   )1、.“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   )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
(   )3、三峡工和建成后,将变水害为水利,将产生巨大的防洪、发电等效益。这说明  
A.人们只要认识了规律,就可以变害为利   B.人们改造规律后,可以利用规律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D.人们可以认识规律,改变或创造条件,为人类造福
(   )4、“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两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D.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0xx年7月19日,是西藏和平解放55周年纪念日。请完成
(   )5、西藏的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西藏发展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折点。从哲学上讲,这个“转折点”就是
①量变         ②质变         ③内因       ④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6、西藏的和平解放,开辟了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
这表明了事物发展的
A.原因      B.趋势       C.状态       D.途径
(   )7、西藏50多年辉煌成就的取得,是国家对西藏大力扶持、全国人民对西藏无私援助的结果,更是西藏各族人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的结果。这表明 
A.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B.奉献精神是西藏发生巨变的决定力量
C.只要团结协力,做任何事情都能取得成功 D.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   )8、西藏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西藏的广大干部群众要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抓住机遇”的哲学理论根据是       
A.有量变的发生,必有质变的结果
B.只有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和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
C.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先从量变开始
(   )9、航空界有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 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启示我们
A. 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规律  
B.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D.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   )10.“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洲,亚洲的繁荣也需要中国”.这是因为 
A.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B.构成事物的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C.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D.事物的共性与个性是不可分割的
(   )11.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体现了
①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②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③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④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   )12.近年来,受地方利益的驱使,一些地方内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地区间恶性竞争频发、产业结构规划布局趋同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区域的整合进程,直接损害了各地方主体的利益,这一事实给我们的启示是
A.处理问题必须重视各个局部    B.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C.先搞好局部,然后再考虑整体   D.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   )13.20xx年10月22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各地围绕“红色旅游”开展得风风火火.泸州市在筹建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坚持按旅游规律寓教于乐、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把红色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文物古迹、风情民俗等其他旅游资源整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这说明办事情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坚持运用联系、发展的观点
C.尊重客观规律,办事情就能获得成功  D.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14.“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15.“重新排列的词句有了不同的意思,重新摆弄的思想产生新的思想.”这表明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事物结构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
        C.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D.质变只是新的排列组合
二、不定项选择题
(   )1.陕西省近年来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有效地促进了森林资源的恢复和持续增长,森林覆盖率已由上世纪70年代末的21.7%提高到30.92%,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B.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C.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   )2.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法律本身也需要适时进行修改。上述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
(   )3.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学说,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自它创立以来,世界发生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发展。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A.在一定条件下,人的认识也是运动的主体   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主观应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D.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的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4.时代在前进,世界在变化,实践在发展。因此,党必须与时俱进,党的指导思想也必须与时俱进。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事物的发展是普遍的、永恒的
(   )5.下列说法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勿以恶习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6.对党员干部发现问题要早打招呼,不要等到小错酿成大错再去处理;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立足于教育和挽救;对极少数腐败分子,要依纪依法坚决查处,绝不手软。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矛盾具有普遍性,不能回避矛盾
C.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
D.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
(   )7.中日关系主流是好的,各个领域交流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应看到,两国间最近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一看法      
A.坚持了量变质变的原则      B.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C.坚持了两点论、两分法      D.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   )8.在新形势下促进农民增收,任务艰巨而繁重,破解这道难题必须根据新情况、新特点,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这一认识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有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C.事物间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9.中国解决贫困问题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实现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走向共同富裕,全党和全国上下必须锲而不舍地长期奋斗。这体现了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改造世界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    
D.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三.主观题
1.20xx年1月,《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三大经济圈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长三角内部产业一体化程度高,中心城市上海的辐射、带动能力强.“大珠三角”的一体化发展将助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泛珠三角区域协作“具有国家战略层面的意义,将成为珠三角的发展、拓展腹地,但合作效果需要长期才能显现出来.京津冀经济圈一体化步入实质合作阶段,三大优势互补、资源有效配置、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初现端倪.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5分)
答:(1)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三大经济圈具体情况的分析。
(2)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大经济圈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
(3)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长三角内部产业一体化,中心城市上海的辐射、带动能力强。京津冀三大优势互补。
(4)体现了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大珠三角”的一体化发展将助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
(5)体现了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合作效果需要长期才能显现出来,体现量的积累才会发生质变。资源有效配置体现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能引起质变。(每点3分)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课本知识整合
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         之间以及             的     、     、        。    
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P54
(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运用范围:凡涉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到、、、、”“有利于、、、有利于、、、”
注意:A、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B、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C、任何事物都和周围的事物联系着
D.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有区别的。
【例1】在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其计算结果却发生很大的不同。在很多其他领域也发现了类似现象。对这类现象的研究形成了混沌学。混沌学深化了哲学因果论和规律论的原理,它更深刻地表明
    ①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②普遍联系实际上指的是普遍的偶然联系③看似随机、偶然的现象背后是有其规律的④规律是必然的联系,因此混沌现象无规律可循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例2】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其哲学依据是
①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          ②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④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联系的客观性原理P55
(1)原理内容:P55。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注意: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见P55)
【例3】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某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小麦资源生产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构建起粮食加工和养殖产业链,实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这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是:①生产味精带动小麦种植,小麦加工成味精、氨基酸、面粉等;②对生产废水、副产品进行生物技术加工,变成优质饲料和肥料;③用加工处理后的饲料养牛;④将牛肉、牛奶和皮革制品稍往国内外。
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实现资源循环与价值增值的哲学依据。
答:(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小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四次加工中的废弃物既有废弃物的特性,同时也有资源的特性。一次循环过程中的废弃物可以成为下一次循环过程的资源。
(2) 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小麦一味精一废弃物一饲料一牛羊一市场的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体现了在正确认识联系的规律性和条件性的前提下,可以改变某些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从而达到目的。
4、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例4】 1吨废报纸= 850千克再生纸=少砍17棵树。废报纸的循环再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A.复杂多样的    B.不可捉摸的     C.因人而异的       D.固定不变的
5、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P57---58
(1)内容: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份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注意:A。整体功能等于部分功能之和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第二种,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第三种,整体功能小于各个功能之和。通常情况下,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例5】《管子•形势解》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上述材料的哲学寓意是…
    ①整体离不开部分                        ②部分离不开整体 
③实现事物的质变必须经过艰苦的量的积累  ④坚持适度原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例6】泛珠三角区域的范围包括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大陆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简称“9+2”,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合作区域。各省区发展各有特色和优势,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省区存在政策差异,无序竞争、缺少协作机制等,极大地限制了该区域整体竞争力的形成。20xx年6月,“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隆重开幕,其主题是合作发展,共创未来”,这标志着我国迄今最大规模的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工程正式启动,它必将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把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对于推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整体和部分是对立统一的,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影响整体。各省区存在政策差异,缺少协作,割裂了各省区之间的联系,不利于省区之间优势互补,不仅影响各自优势发挥,也必然影响该区域整体竞争力的形成。
 (2)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泛珠三角”各省区应完善政策,加强合作,共同创造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既推动该地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又带动各省区自身优势的发挥。
 (3)正确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实现“泛珠三角”区域的协调发展,进而有助于促进东中西部相互联动,统筹国内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P59
(4)系统优化的方法论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注意:A。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就是要从整体着眼。P59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的比较
相同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这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
区别: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中讲的层次性原则,而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则没有。
高考实战演练
一、单项选择:
1、科基蛙是生活在大洋洲热带地区的一种青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和平共处”,但“入侵”夏威夷大岛后却打破了那里的生态平衡,可以说明这个事例的哲学道理是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在联系系统中的作用是确定不变的
②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特殊的可变的
③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④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6广东).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表明
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3、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一叶知秋         B.盲人摸象     C.坐井观天       D.管中窥豹
4、近年来,科学研究一再证明,世界各地不断爆发的恶性传染性疾病,绝大多数是因动物携带的病菌通过多种渠道传人人体造成的。这给我们的警示是
    A.联系是普遍的           B.人最终能战胜自然
    C.要尊重联系的多样性,做到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
D.人在联系的客观性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5、 20xx年12月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始终是难点和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
     A.部分比整体更重要                 B.部分制约整体,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存在
C.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之和     D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6、旨在解决地球的温室效应问题,欧洲宇航局的“金星快车”探测器在20xx年11月9日搭乘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对金星的探测。人类对金星的探测,从哲学上表明
A.人类要研究金星与地球之间的内在联系   B.人类的正确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客观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客观条件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国家环保总局负责人指出,外来物种危害已成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必须加强预防和控制。
7、外来物种离开原生长地,由于天敌减少,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导致物种的消灭和灭绝。这说明()
 A.有些事物之间有联系,有些事物之间不存在联系
 B.事物联系的条件不同,其引起的联系的状态也就不同
 C.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联系不仅存在于事物之间,而且存在于事物的内部
8、外来物种的危害问题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A必须杜绝外来物种的引进,保护本地生物物种     B.必须承认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C.必须注意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创造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条件,限制其不利条件
D.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应无条件地吸收外来物种
9、外国的一位心理学家说:“我 + 我们 = 完全的我。”从世界观意义上看,其蕴涵的哲理是()
A.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在整体中才有意义B.人生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充分实现
C.个人只有融人社会,才能改造主观世界   D.只有搞好局部,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10、20xx年6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要全面做好能源资源工作,促进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建设能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胡锦涛还强调,既要做好开源工作,又要做好节约工作。“既
要做好开源工作,又要做好节约工作”的思路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D.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11、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12.(不定项)在人类文明史上,物种引进曾经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生活,像今天中国餐桌上的土豆、玉米、番茄等无不是引进的结果。但是,外来物种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不断制造许多灾难性后果,例如植物杀手“一枝黄花”的疯狂肆虐,对其他植物形成极大威胁。对此,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事物之间存在着复杂多样的联系      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C.事物总是具有二重性                D.发展是曲折的
13.(不定项)我国古代教育家在《慕贤》中指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这一论断主要说明()
A客观条件影响着人的发展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C.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4(不定项).前不久;30个总投资达1 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因其环保评价没有达到要求而被国家环保总局根据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规定叫停,引起社会强烈反应,被人们称之为“环保风暴”。这些被停建项目的申报及管理单位,没有正确处理()
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B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C.单位利益与国家利益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5.(不定项)((人民日报》报道,科学通过监测发现,由于人类不当和无限制地科考活动,导致南北两极气候变暖,从而影响了海洋生物圈。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B.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D.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
二、简答:
1、一个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在于文化,在于品牌。苏东坡的故乡四川省眉山市,实施以“文化为灵魂、生态为特色、长寿为品牌”的旅游产业发展,注重旅游开发通俗化、生活化、人性化,把“虚”的文化变成“实”的商品,新开发文化旅游商品达300多种。原来的经济基础薄弱市实现了GDP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和工业产销率四项指标的全省第一名。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眉山市怎样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答:(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四川眉山的发展,是从横向重视文化、生态、长寿之间的联系,从纵向把悠久历史的文化资源开发为旅游商品,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
(2)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眉山地区开拓思路,把当地资源与发展旅游紧密结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江苏省某市多年来坚持“以青山绿水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治市方略,以生态建设带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该市原有的工业基础薄弱,如果走传统的经济发展道路,不但难以赶上发达地区,而且会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市委、市政府经过调查研究、认真分析,认为本地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因此,他们因地制宜从发展生态经济入手,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在建设生态建设离不开环境保护和治理,该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搬迁有色金属企业,治理老企业污染,从而为生态经济的良性发展“铺平道路”。目前,该市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57.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著名的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
(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该市是怎样实施“以青山绿水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治市方略的?
(2)从辩证的唯物论角度分析,该市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做法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1)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人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市不沿袭传统经济发展道路,也不盲目照搬其他地区做法,而是因地制宜走富有本地特色的发展道路。②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要求人们在工作中把一般要求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该市在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中,抓好示范,面上推广点面结合,相互促进。③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要求人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该市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既讲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每点2分,共6分,若用辩证法其他原理,言之有理也给分)
(2)①要承认自然界(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2分)②在改造自然发展经济过程中,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保护自然,促进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基本概念:  矛盾
1、所谓“对立”就是矛盾双方相互            、相互         的属性。   矛盾就是           
(注意:A、对立是无条件的B、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C、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属性,而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2、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         、相互          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注意:统一是有条件的)
统一有两种情形:A             B                                                          
3、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4、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如学校内部的教与学,人与自然的关系)
5、不能把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人们日常纠纷等混为一谈。
二、重、难点突破
1、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A.前者强调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即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如入世、互联网利弊,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等;后者强调矛盾不能主观臆造,也不能消灭,不能违背。一般以反面来证明。如:
99分成绩+1分错误=0,忽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
B.二者是紧密联系的,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坚持了矛盾的客观性也就坚持了矛盾的普遍。
2、不能把哲学上讲的“斗争”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不能把“两点”仅仅理解为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两点论”具有广泛的哲学意义,应根据不同的事物具体考察各自的“两点”是什么。
4、不能认为事事有矛盾,就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个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两上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外于一个统一中,就不能构成矛盾现实的矛盾。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如教师与学生)
5、不能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是永远不能解决的。只有实事求是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
6、联系、发展、矛盾的关系
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正是由于事物的相互联系,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例题1、江主席说:“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在这里,“和而不同”体现着
A.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矛盾
例题2、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君子和而不同”指的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所体现的辩证法的正确思想是:
A.有修养的人在任何问题上都要追求思想上的一致性
B.由于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从而构成了事物的多样性
C.事物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统一是矛盾的根本属性
提示:“和”主要体现矛盾的统一,“不同”主要体现矛盾的对立
例3、(文综全国卷I)图6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画面上明明
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回答
在画面情境中,烟斗的形象与文字含义之间的关系属于
    A.自相矛盾的关系    B.辩证法的矛盾关系    C.诡辩的关系    D.辩证否定的关系
三、基本原理
1、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例4、(20xx年广东)我们应如何辩证看待人类对核资源的利用?
答案:一方面,核能的利用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另一方面,核武器的存在对人类和平造成潜在危险,核泄漏和核辐射也会带来环境问题
例5、(06文综全国卷I)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来的社会理想,而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矣”。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
①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  ②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
③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包含     ④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例6、(06政治江苏)12.“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这体现的哲理是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社会发展规律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例7、(06政治广东卷)手机、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通讯传播手段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困扰,如“信息焦虑症”。上述材料表明
A.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B.矛盾具有必然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
例8、(06广东)目前,废旧家电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其实,经过分门别类、集中处理后,废旧家电可以变成铜、铁、铝和塑料等资源。这表明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看问题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除了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的观点之外,更多的人主张全面地看待这两方面的关系。回答
例9、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法的叙述有
①互联网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各占一定比例 ②互联网所带来的利、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③互联网本来是好东西,只是后来被坏人利用了 ④互联网和其他事物一样在同一与斗争的关系中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例10、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C.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例11、(06文综北京卷)《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构建和谐社会,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回答:
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适时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材料二: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制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1分)
①效率与公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的。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会受到影响。
效率与公平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一方的合理解决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不能离开效率谈公平,也不能离开公平谈效率。
②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针对效率与公平在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③要全面地看问题。既要重视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例12、(广东政治)辨析题:(11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一切社会矛盾。
(1)世界上任何事物、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那种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样的社会根本不存在。(3分)(以上两个层次答出一个就可以给3分)
(2)承认矛盾的存在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我们就要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社会矛盾也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不仅是不能回避的,更是不能“消除”的。(3分)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并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乡差距拉大、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2分)反对那种以“和谐社会”之名行“遇到矛盾绕道走”之实的错误做法。(2分)
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一切社会矛盾”的观念是错误的。(1分)
(注:若考生从唯物辩证法其他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4-7分,但是完全未涉及矛盾的客观性、普遍性的则不给分)
2、矛盾的特殊性的原理:(是万事万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P70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2)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73--74
例13、(05江苏)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 .要善于抓住重点          B.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P101-----102(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原理内容】:( P71---72)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第二: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2)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例14、(06政治广东卷)22.丰富多彩的岭南文化包括融通善变的广府文化、精美细腻的潮汕文化和乐天豪放的广东客家文化。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通过岭南文化表现出来
B.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存在于岭南文化之中
C.岭南文化存在于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之中
D.岭南文化可以分为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
(北京卷)北京市贯彻中央精神,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发展新思路。
例15、北京农业在借鉴全国农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依靠大城市辐射,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农业,从而走在全国前列。这说明(    )
     A. 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     B.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C.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D. 外因通过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4、主要矛盾的原理P72
(1)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
(2)方法论: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5、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P110----112
(1)原理内容: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注意:明确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重难点、易混点)见《哲学原理》
例16、.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符合( )
A.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观点   B.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C.抓量的积累的观点  D.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例17、“重中之重”说明在复杂事物中
 A.只有一个矛盾                              B.只有一个矛盾的方面
 C.只有一个矛盾,并且只有一个矛盾是主要矛盾  D.可能有诸多的矛盾,但是只有一个矛盾是主要矛盾
例18、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这是由于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发生了转化   ②外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③具体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特殊性决定的   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发生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例19、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干部队伍经受住了市场经济大潮的考验,但在局部地区也发生了一系列较严重的腐败事件,老百姓议论纷纷。对此正确的看法应该是:
   A.腐败蔓延将导致亡党亡国,因此必须把整顿干部队伍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来抓
   B.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C.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不要在意腐败现象
   D.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腐败现象只是党的干部队伍的支流,所以不必过于关注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1)什么是两点论?什么是重点论?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P73
7、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两分法、两点论);它的理论依据: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原理;P73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73---74;       它的理论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A.含义:P73是指在              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            性。并找出解决
               的正确方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           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     
B、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73---74
C、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第一,要客观地如实地承认矛盾        第二,要全面地分析矛盾
第三,要在运动中把握矛盾            第四,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五,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刀切”和“一风吹”

文章www.170yx.com
w 如果觉得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Tags:高三政治教案,人教版高三政治教案,高三政治复习教案,高中政治教案,免费教案 - 政治教案 - 高三政治教案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 170y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1 2 3 4 5 6 7 8 9 10
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案, 初中作文教案, 中小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