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 乐教网 - http://www.170yx.com !
首 页 文档范文 教育文章 试题课件 作文网 语句大全 全部栏目
当前位置:乐教网教学文章语文学习阅读教学辛弃疾怀古词里的英雄情结

辛弃疾怀古词里的英雄情结

辛弃疾怀古词里的英雄情结为http://www.170yx.com整理发布,类型为阅读教学,本站还有更多关于阅读教学资料大全,语文学习 - 阅读教学的文章。

辛弃疾怀古词里的英雄情结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辛弃疾有两首著名的怀古词,一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两首词都写到了英雄。

先看第一首: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写到了三位英雄:

前两位,第一位是孙权。

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尽管斗转星移,沧桑屡变,歌台舞榭,遗迹沦湮,然而他的英雄业绩则是和千古江山相辉映的。

第二位是刘裕。

刘裕是在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的。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这些振奋人心的历史事实,被形象地概括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话里。英雄人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因而“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传说中他的故居遗迹,还能引起人们的瞻慕追怀。

无论是孙权或刘裕,都是从百战中开创基业,建国东南的,辛弃疾对他们充满敬慕。

辛弃疾为何要在词中提到两位英雄,不单是京口与孙权、刘裕相关联(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还与辛弃疾的经历、思想有关。

辛弃疾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他21岁参加抗金义军。在《鹧鸪天》一词中辛弃疾对抗金的场面作了这样的描述:“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沸腾的战斗岁月,是他英雄事业的发轫之始。当时,宋军在采石矶击破南犯的金兵,完颜亮为部下所杀,人心振奋,北方义军纷起,动摇了女真贵族在中原的统治,形势是大有可为的。刚即位的宋孝宗也颇有恢复之志,起用主战派首领张浚,积极进行北伐。可是符离败退后,张浚就坚持不下去,于是主和派重新得势,再一次与金国通使议和。从此,南北分裂就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辛弃疾的鸿鹄之志也就无从施展。绍兴三十二年(1162)率众南归。

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间是开禧元年(1205)。当时正值韩侂胄准备北伐。辛弃疾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在一片紧锣密鼓的北伐声中,当然能唤起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感到忧心忡忡。

这里有必要再补述下面细节。南宋时,主战派势力总居下风,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辛弃疾都在江西乡下赋闲,不得重用。后来,宰相韩倔胄用事,重新起用辛弃疾。但这位裙带宰相是有目的的,就是急于北伐,起用主战派,以期通过打败金兵来捞取政治资本,巩固在朝势力。精通兵法的辛弃疾深知战争决非儿戏,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他派人去北方侦察后,认为战机未成熟,主张暂时不要草率行事。哪知,韩倪胄却猜疑他,将他贬为镇江知府。

于是我们就能理解辛弃疾的复杂内心了,他希望像孙权、刘裕那样建功立业,收复失地,但他反对韩倔胄的急功近利,冒险突进。他希望打有把握之仗,打胜仗;他不希望宋军像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所带的军队那样惨败。刘义隆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元嘉二十七年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这样的教训当吸取!辛弃疾语重心长地告诫南宋朝廷:要慎重啊!你看,元嘉北伐,由于草草从事,“封狼居胥”的壮举,只落得“仓皇北顾”的哀愁。四十三年前与四十三年后是不一样的。四十三年后,重新经营恢复中原的事业,民心士气,都和四十三年前有所不同,当然要困难得多。“烽火扬州”和“佛狸祠下”的今昔对照所展示的历史图景,表达出了辛弃疾四顾苍茫,百感交集,不堪回首忆当年的感慨心声。辛弃疾感到不堪回首的是,隆兴和议以来,朝廷苟且偷安,放弃了多少北伐抗金的好时机,使得自己南归四十多年,而恢复中原的壮志无从实现。在这里,深沉的时代悲哀和个人身世的感慨交织在一起。

那么,辛弃疾是不是就认为良机已经错过,事情已无法挽救了呢?当然不是这样。对于这次北伐,他是赞成的,但认为必须做好准备工作;而准备是否充分,关键在于举措是否得宜,在于任用什么样的人主持其事。他曾向朝廷建议,应当把用兵大计委托给元老重臣,暗示以此自任,准备以垂暮之年,挑起这副重担。

于是在词里写到了第三位英雄。这就是廉颇。

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廉颇在赵国,不仅是一位“以勇气闻于诸侯”的猛将,而且在秦赵长期相持的斗争中,是一位能攻能守,猛勇而不孟浪,持重而非畏缩,为秦国所惧服的老臣宿将。赵王之所以“思复得廉颇”,是因为“数困于秦兵”,谋求抗击强秦的情况下,才这样做的。廉颇最终没有被赵王起用,是由于他的仇人郭开搞阴谋诡计,蒙蔽了赵王。

廉颇的遭遇与辛弃疾的遭遇有相似之处。当然在这首词里,辛弃疾更多的是将“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的老将廉颇,和“精神此老健如虎,红颊白须双眼青”的自己联系起来,借古人为自己写照,强调誓死为国效力。

在这首词里提及孙权、刘裕、廉颇,实际上和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于江左、忍气吞声的懦怯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现在来看第二首词: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只写孙权。“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让我们见到一位虽然年少,却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英雄形象。

诗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正是反衬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表达了词人对朝廷不但不能光复神州,甚至连江南也保不住的强烈不满,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感和建功立业的抱负。借用曹操的话表明:宋朝只是占有东南半壁江山,而在掌握军政大权的人物中,可曾有一个能与孙权相比的吗?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隐忧。

由以上分析,我们明白辛弃疾之所以要在两首怀古词里刻画系列英雄形象,是出于表达情感的需要,归结起来有五:

一、传达了辛弃疾对英雄的崇拜与追慕之意;

二、以英雄自喻,表明自己老当益壮,尚可担负国家重任;

三、借英雄表现自己的政治遭遇与内心的郁闷。

四、暗讽南宋朝廷不重真英雄,让英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五、以英雄壮举暗衬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一句话,词人辛弃疾是借用英雄来表达自己的一腔深沉的爱国情怀。

如果觉得辛弃疾怀古词里的英雄情结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Tags:英雄   阅读教学,阅读教学资料大全,语文学习 - 阅读教学

相关资料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 170y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1 2 3 4 5 6 7 8 9 10
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案, 初中作文教案, 中小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