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文档范文 教育文章 试题课件 作文网 语句大全 全部栏目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乐教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为http://www.170yx.com整理发布,类型为高三历史教案,本站还有更多关于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的文章。

章 www.170yx.com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
【重点难点分析】
1、中共领导下的经济生产
(1)新民主主义经济
中共领导下的苏维埃地区、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实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它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时期,最终战胜了官僚资本和封建经济而取得胜利。
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的进行,使广大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苏区政府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并兴办军需、民用等工业,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为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红色政权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抗日战争时期:中央根据变化了的社会矛盾,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和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渡过了严重的困难,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解放战争时期:中共进行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生产,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从而保证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2)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经改造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
①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逐渐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城市中,首要任务是没收官僚资本和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并将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同时党和政府领导人民群众经“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平抑稳定了物价,夺取了市场的领导权。此后又在工矿业中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对民族工商业主要是调整,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在农村中,经过三年的土地改革,实现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的转变,此后切实保护他们的土地所有权和经营自主权,采取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农业发展。到1952年国家财政经济实现了根本好转,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从而把重心转向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上来,到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中国社会唯一的经济基础,同时社会主义工业化也随着“一五”计划超额完成而奠定了初步基础。
②曲折前进的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由于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加上又缺乏建设的经验,中国并未迅速摆脱苏联的经济模式,从而形成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工作重心也逐渐转移到阶级斗争上来。受其影响,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左”的错误,如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但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包括巨大的经济增长,也包括在挫折中经济建设经验的积累,如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七千人大会的总结等。
③“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1966年文革开始,政治动乱很快扩展到经济领域,造成了巨大损失,按正常发展计算,国民经济损失总计约有五千亿元,使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了。尽管十年中经济建设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决不是“文革”的成绩,相反它是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及广大干部群众抵制“左”倾错误的结果。
④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把工作重心再次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它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在城市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而且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以后的十二大、十三大,逐渐形成并完善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92年十四大进一步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使中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2、对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领导地位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是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1)是由阶级性决定的
第一,农民阶级是受压迫和剥削的主要对象,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受其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科学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因此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如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第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曾在民主革命中起过领导作用,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造成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软弱性,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中,表现出极大的妥协性和动摇性。所以,民族资产阶级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第三,中国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是组织纪律性最强、最有远大前途和革命性最彻底的阶级。因此,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无产阶级的领导又是通过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来实现的。
(2)是由历史经验证明的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和各民主党派,都没有也不可能找到国家和中华民族的正确出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
(3)中共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以及它所走过的道路,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解决了中国革命中的一系列问题,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共得到全国各民主党派、各族人民包括海外侨胞的信赖和拥护,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3、中国共产党的三次扭转危机的历史性转变
 (1)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曾经历了两次扭转危机的历史性转变。
第一次是由大革命失败后到土地革命的兴起。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面对失败,先进的共产党人奋起抗争,通过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拉开了转变的序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这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通过武装斗争,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到1930年夏,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10多个省,革命武装力量发展到10万人,从而标志着第一次历史性转变的完成。
第二次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到抗日战争的兴起。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了第二次历史性转变。遵义会议上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分歧和矛盾,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开始在正确的路线指导下发展。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由于中日民族矛盾已日益激化,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到“七七”事变后,八路军开赴抗日战场,建立一系列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迅速壮大,从而胜利地完成了第二次历史性转变。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变。
这次转变是从粉碎“四人帮”到改革开放的兴起。粉碎“四人帮”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但是,1976年—1978年由于当时党的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观点,我国又经历了两年的徘徊。为了纠正“文革”以来“左”的错误,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次讨论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此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逐步形成,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而初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四大”提出了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还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这三次历史性转折表明,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必须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那种脱离实际照抄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或者只凭主观热情而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虽然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由于“左”倾错误而导致革命和建设遭受严重挫折,但党能依靠自身力量来克服各种错误,重新提出正确的方针和政策。
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要点
(1)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照搬外国模式。
(2)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上,明确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
(3)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上,强调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4)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认识上,强调改革也是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
(5)在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的认识上,强调利用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有利国际环境。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骤上,提出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
(8)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9)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多种经济成份共存的局面,其中属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是
A、国营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
A、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唯一的经济基础”
B、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都要“逐步实现”
C、在解释和实践中强调了所有制的改造
D、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
A、农业合作化                       B、手工业合作化
C、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D、对民族资本实行赎买政策
4、为了缩小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国政府投资兴建的铁路有
①大同至秦皇岛的铁路  ②南宁至昆明的铁路  ③北京至九龙的铁路  ④兰州至乌鲁木齐的铁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④
5、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
A、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
6、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共中央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观点的实质是
A、维护毛泽东思想及权威             B、坚持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
C、反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继续推行“左”的政策
7、中国共产党提出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历史条件是
A、民主党派已与蒋介石集团决裂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8、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于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9、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整顿党的作风和机关作风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10、本世纪50年代,我国发生的下列历史事件中,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没收官僚资本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新时期以来农村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农村改革深入发展
C、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D、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12、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国力大为提高                
B、国际社会主义与国际资本主义的矛盾相对缓和
C、苏联的争霸政策使美国感到应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D、中国推行了正确灵活的外交政策
13、之所以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是因为
A、它使中国得以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的关系
B、它克服了建国后中国外交政策倾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偏差
C、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14、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这三次历史性巨变指的是
①辛亥革命  ②五四运动  ③抗战胜利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⑤改革开放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15、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在
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②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  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二、问答题
16、
表一   我国有关年份工农业生产总量
品类 1952年 1956年 1957年 1965年
粮食 1.64亿吨 1.92亿吨 1.95亿吨 1.94亿吨
棉花 130.4万吨 210.0万吨 164万吨 210.0万吨
钢 135万吨 447万吨 535万吨 1223万吨
煤 6649万吨 1.1亿吨 1.30亿吨 2.32亿吨
原油 43.6万吨 116万吨 146万吨 1131万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绘制
表二  1992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量
品类 产量 居世界位次 比1949年增长
粮食 4.42亿吨 1 3.3倍
棉花 452万吨 1 9倍
钢 8000万吨 3 505倍
煤 11亿吨 1 34.3倍
原油 1.42亿吨 5 1183倍
——引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以上两幅表格反映了不同时期我国工农业生产的状况。试分别对各表的所示阶段状况加以概括并对形成的原因加以说明,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D  4、D   5、B
6、D  7、C  8、B  9、C  10、A  11、C  12、A  13、C  14、B   15、D
二、问答题
16、概况及原因:由表一可知,在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的1956年、1957年,我国工农业产品总量比解放初均有明显增加,其中农业生产增幅较小,工业生产增幅显著。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党和政府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与政策,作了成功的探索;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空前高涨。也由于当时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农业增产遭受自然灾害等原因所致。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1965年与1956年、1957年相比,工业发展迅速,而粮食产量徘徊不前;棉花作为重要纺织工业原料,产量有了明显增长。这是由于党缺乏经济建设的领导经验,背离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方针,急于求成,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生产,搞“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反右倾运动及自然灾害等所致。同时,由于实行“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得到调整,基本扭转了三年经济困难局面。
由表二可知,进入新时期后,1992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量比1949年有了长足的进步,比解放以来任何年份都发展快。这主要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现工作重心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改革生产关系,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对外吸引外资,大大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经历过程: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文
章 www.170yx.com 如果觉得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Tags: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Copyright © 170y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1 2 3 4 5 6 7 8 9 10
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案, 初中作文教案, 中小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