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文档范文 教育文章 试题课件 作文网 语句大全 全部栏目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乐教网文章资讯考试文库建筑类考试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师考试辅导-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试卷四及答案

城市规划师考试辅导-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试卷四及答案

城市规划师考试辅导-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试卷四及答案为http://www.170yx.com整理发布,类型为城市规划师,本站还有更多关于城市规划师试题,历年城市规划师真题,考试文库 - 建筑类考试 - 城市规划师的文章。

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总计70分]
1、多层住宅的基本特点不包括(  )。
a.从平面组合来说,多层住宅必须借助于公共楼梯而非电梯解决垂直交通,有时还需设置公共走廊解决水平交通
b.与低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相比,多层住宅比低层住宅节省用地,造价比高层住宅低,适合于目前一般的生活水平
c.多层住宅与室外联系不及低层住宅方便,虽不需高层住宅所必须的电梯,但上面几层的垂直交通仍然不便
d.一般组织有院落,使室内外空间互相流通,扩大了生活空间,便于绿化,能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

2、不是高层住宅的基本特点的一项为(  )。
a.可提高住宅的容积率,节约城市用地
b.可以节省市场建设投资
c.设计原则与低层住宅相似
d.用钢量较大,一般为多层住宅的3~4倍

3、关于依据功能单元的环境要求,下列要求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功能单元散发有害物的危害程度加以分区
b.大力开发森林可用资源
c.设置防护距离,减轻危害程度
d.采取其他防护设施,如绿化等

4、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的区别,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研究的范围和内容上看有很大区别
b.项目建议书阶段所做的只是对建设项目的一个总体设想,主要是从宏观上考察项目的必要性和主要建设条件是否具备,确定是否要推荐此项目,有没有价值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以防盲目建设
c.项目建议书是建设程序的最初阶段,主要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以及行业、地区规定、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生产力布局状况,自然资源状况等宏观的信息
d.项目建议书阶段的研究目的是推荐项目,建议是否进一步做可行性研究;而可行性研究阶段,则是要通过分析比较,择优提出详细工程方案,详细计算项目投入的资金和产出的效益等,它是项目立项的决策文件

5、对项目的性质、规模进行总体布局,属于总平面布置图内容的是(  )。
a.生产工艺流程、建筑物布置、交通运输线路布置
b.基地内所有建筑、构筑物、道路、铁路、各种场地
c.所有管道的坐标、标高、管径、管材和城市管线系统连接点的位置
d.某一地区多年平均统计的各个方向吹风次数百分数值

6、关于薄壳曲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旋转曲面:由一平面曲线作为母绕线其平面内的轴旋转而形成的曲面称为旋转曲面
b.平移曲面:一竖向曲面(移平移曲面)母线沿另一竖向曲导线平移所形成的曲面
c.直纹曲面:一段直线的两端各沿二固定曲线移动形成的曲面
d.薄壳的曲面通常以其底面为准,其位于壳板底面的曲面称之为中面

7、关于建筑材料力学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强度:材料在经受外力作用时抵抗破坏的能力
b.材料强度可分为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等
c.弹性:材料在承受外力作用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变形,如撤去外力作用外,若材料几何形状恢复原状,则材料的这种性能称为弹性
d.若材料的形状只能部分恢复,则称之为完全弹性变形

8、影响建筑构造的外部因素有(  )。
a.风力、地震等的作用
b.自重
c.人为作用
d.外力作用、自然气候的影响、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

9、关于美国芝加哥学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时间:19世纪70年代,最盛期是1883~1893年间
b.代表人物:瓦格纳、奥别列夫、霍夫曼、路斯
c.特征:他们是美国现代建筑的奠基者,突出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
d.代表作:1809~1904年沙利文设计的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詹尼于1879年设计的芝加哥第一拉埃特大厦

10、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有(  )。
a.圣索菲亚大教堂
b.巴黎圣母院
c.巴黎卢浮宫东廊
d.凡尔赛宫花园

11、空间的形状是由其周围物体的边界所限定的,包括(  )。
a.剖面形状与平面形状
b.具体形状与抽象形状
c.内部形状与外部形状
d.整体形状与局部形状

12、下列关于城市水源的说法,有错误的是(  )。
a.城市水源是指可供城市利用的水资源,即城市可利用的河流、湖泊的地表水,逐年可以恢复的地下水,以及海水和可回用的污水等
b.城市给水水源选择影响到城市总体布局和给水排工程布置,应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研究
c.水源选择也应考虑防护和管理的要求,避免水源枯竭和水质污染
d.对于大城市而言,为保证供水安全,应有远期备用水源或结合远期发展设两个以上取水口

13、关于污水的最终出路,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直接排放入水体或土壤,这种方式在我国已经被普遍接受
b.处理后排放,这种方式是目前规划中最常用的手段
c.处理后回用作水源,这种方式对于缺水区最有价值和应用前景
d.直接排放入水体或土壤,在我国城市几乎无法接受

14、排水体制可分为(  )。
a.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分流制
b.合流制、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
c.分流制、合流制
d.a和b

15、下列关于调压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城市燃气有多种压力级制,各种压力级制间的转换必须通过调压站来实现
b.调压站是燃气输配管网中稳压与调压的重要设施
c.它的主要功能是按运行要求将上一级输气压力升至下一级压力
d.调压站的主要设备是调压器

16、城市从气管网按不同的压力级制的数量进行分类,可分为四类,下列是错误的选项是(  )。
a.一级管网系统
b.二级管网系统
c.三级管网系统
d.四级管网系统

17、下列各项违背城市供气管网布置一般原则的是(  )。
a.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有关专业规划进行
b.应尽量靠近用户,以保证用最短的路线,达到同样的供气效果
c.为确保供气可靠,一般各级管网应平行布置
d.燃气管网应避免与高压电缆平行敷设

18、下列关于地下敷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下敷设分为有沟和无沟两种敷设方式
b.有沟敷设又分为通行地沟和不通行地沟两种
c.地沟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管道不受外力和水的侵袭,保护管道的保温结构,并使管道能自然地热胀冷缩
d.地沟的常用防水措施是在地沟外壁敷以防水层

19、下列选项中不符合防空工程设施布局要求的是(  )。
a.避开易遭到袭击的重要军事目标
b.避开易燃易爆品生产储运单位和设施,控制距离应大于50m
c.避开有害液体和有毒重气体贮罐,应大于100m
d.人员掩蔽所距人员工作生活地点不宜大于300m

20、关于人员掩蔽工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规划布局以市区为主
b.规划布局以郊区为主
c.不可用地铁车站、区间段、地下商业街
d.以集中为主,就地掩蔽为原则

21、下列各项不符合管线工程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的是(  )。
a.规划中各种管线的位置都要采用统一的城市坐标系统及标高系统
b.管线带的布置应与道路或建筑红线平行,同一管线不宜自道路一侧转到另一侧
c.必须在满足生产、安全、检修的条件下节约用地,当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应共架布置
d.当管线与铁路或道路交叉时应为正交。在困难情况下,其交叉角不宜小于30°

22、下列不属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竖向工程规划的内容的是(  )。
a.确定主、次道路交叉点、转折点、控制标高、道路的长度和坡度等技术要素
b.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范围的全部地块的排水方向
c.初定用地地块或街坊用地的规划控制标高
d.补充与调整其他用地控制标高

23、关于gis软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允许用户在所显示的地图上用鼠标选择要素后,立即显示要素的属性信息
b.多媒体信息可作为要素的属性查询、表达
c.多媒体信息不可作为要素的属性查询、表达
d.可以在属性表中查询或选择若干纪录后立刻显示对应的图形要素

24、目前的城市住房改革措施的基本思路有三点,下面四个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a.推行住宅公积金制度
b.公有住宅租金改革
c.个人贷款购房
d.出售公有住房

25、城市的交通、商业、工业、居住、绿地等的存在和发展互为(  )的外部条件。
a.内存和外在
b.纵向和横向
c.依靠
d.基础

26、根据国际上的经验,无论是国营还是私营企业,成功的基础设施服务的提供者都
首先是按照商业化的原则经营的,并至少具有几个基本特点,下列不是这些基本特点中的一项是(  )。
a.由政策职能部门管理并承担其所有责任
b.对提供的基础设施服务有明确、连贯的目的性
c.拥有经营自主权,企业的管理者和生产者都对经营承担一定程序的责任
d.享有财务上的独立性

27、下列属于城市化研究的是(  )。
a.城市化职能分类
b.城市化形态分类
c.城市化动力机制
d.大都市带的形成

28、下列有关逆城市化表述正确的是(  )。
a.逆城市化是城市在衰退
b.广大发展中国家正步入城市化阶段
c.它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城市化正普通向农村推进,并以中小城市的分散发展为主
d.逆城市化表现为大城市圈人口增长率超过小城市圈

29、下列有关种群概念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种群指在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总体。即种群是在特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中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所组成的群体
b.种群概念既可以从抽象的理论意义上理解,也可以应用到具体的对象上
c.种群由同种个体组成的,即个体的简单相加而组成
d.种群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种群特性反映了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特征和其具有的统一意义的"形象"

30、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物质流类型有多种。下列各种类型中较完全的是(  )。
①自然流;②货物流;③物质流;④人口流;⑤劳力流;⑥智力流;⑦价值流;⑧资金流
a.①②③
b.②③⑧
c.④⑤⑦
d.①②④

31、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技术内容的是(  )。
a.分析该项目环境影响的来源
b.调查该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状况,定量、半定量或定性地预测该项目在施工过程、投产运行及服务期满后等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c.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对实施与执行此项目做出全面评价和结论,并进行预测与评估
d.提出影响环境的措施,并修改建设项目

32、土壤自净作用主要有几方面组成,下列阐述有误的是(  )。
a.绿色植物根系的吸收、转化、降解和生物合成作用
b.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区系的降解、转化和生物固氮作用
c.土壤中有机作用
d.土壤中的离子交换作用、土壤的机械阻留和气体扩散作用

33、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是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方法控制区域大气污染的措施。地区性污染和广域污染是由多种污染源造成的,并受该地区的地形、气象、绿化面积、能源结构、工业结构、工业布局、建筑布局、交通管理、人口密度等多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大气污染物不可能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处理,因此只能靠单项措施解决不了区域性的大气污染问题。实践证明,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把大气环境看作一个整体,统一规划能源结构、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布局等,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措施,合理利用(  ),才有可能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
a.环境的再生能力
b.环境的自净能力
c.环境的二次利用
d.环境的恢复能力

34、楼梯一般由(  )部分组成。
a.梯段、平台、栏杆
b.踢面、踏面、栏杆
c.踢面、踏面、休息平台
d.踢面、踏面、平台、梯段

35、按照住宅性质的不同,可将住宅建筑分为(  )。
a.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高层住宅
b.严寒地区住宅、炎热地区住宅、坡地住宅
c.单一住宅、底层公建式住宅
d.一般性住宅、工业化住宅

36、塔式中高层住宅每层建筑面积为(  )。
a.不超过500m2
b.不超过600m2
c.不超过 800m2
d.不超过 1000m2

37、山坡、陡岩上的岩石,受风化、地震、地质构造变动或施工等影响,在自重作用下,突然从悬崖、陡坡跌落下来的现象是(  )地质现象。
a.冲沟
b.崩塌
c.滑坡
d.断面

38、下面四项中,(  )项不属于建设项目需具备的基本文件资料。
a.计划部门批准的立项文件
b.供电、供水、供气、通讯及交通情况
c.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及基建投资方面的资料
d.气象、水文地质情况及风玫瑰图

39、中国古代单体建筑是用(  )作为度量单位。
a.开间
b.斗口
c.院
d.步架

40、一般在项目建设之初,由规划部门提供的建筑项目选址意见书上划定几条控制线,从道路中心线向基地依次排列顺序是(  )。
a.道路中心线、道路红线(路缘石)、绿化控制线、用地边界线、建筑控制线
b.道路中心线、道路红线、绿化控制线、用地边界线、用地范围线、建筑控制线
c.道路中心线、路缘石、道路红线。绿化控制线、建筑控制线(用地范围)
d.道路中心线(用地边界)、路线石、绿化控制线、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

41、会车视距的确定是按(  )计算的。
a.两倍的停车视距
b.停车视距
c.横向视距和纵向视距限界
d.交叉口视距三角形

42、通常城市干道上每个方向都不仅有一条车道。在多车道情况下,(  )车道通行能力最高。
a.靠近中线
b.最右侧车道
c.靠近中线第二车道
d.单行线

43、当车行道宽(  )时,可采用直线形路拱。
a.超过20 
b.超过25
c.少于20
d.少于25

44、当道路交叉口处平行道宽(  )时,还应在道路中央设置宽度为(  )的安全岛。
a.30m;≥1m
b.40m;≥1.5m
c.45m;≥2.0m
d.50m;2.5m

45、城市污水是指(  )。
a.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降水
b.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
c.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d.生活污水、工业污水

46、城市低压配电网电压等级为(  ),直接为用户供电。
a.1~10kv
b.220v~1kv
c.380/220v 
d.220v

47、给水管网的修建费用约占整个给水工程投资的(  )。
a.90%
b.50%~80%
c.40%~70%
d.30%

48、城市电力负荷预测是城市供电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城市用电量预测方法中,(  )种方法不宜用于城市用电量的远期预测。
a.经济指标相关分析
b.年平均增长率法
c.电力弹性系数法
d.时间序列建模法

49、燃气燃烧热值分类中低热值燃气热值为(  )mj/n·m3。
a.5~8
b.12~13
c.20
d.30

50、城市老城区中心区的天然气供气管道适于采用(  )压力级制。
a.一级管网系统
b.二级管网系统
c.三级管网系统
d.混合管网系统

51、城市电话局的出局电缆的线对数(指音兹电缆)平均为(  )对。
a.600~1200
b.1200~1800
c.1800~2400
d.2400~3000

52、用户超过5万户的城市移动电话网,应采用(  )。
a.大区制
b.中区制
c.小区制
d.无规定

53、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  )m,通往环境卫生设施的通道口宽度不应小于(  )m。
a.70;3
b.70;4
c.80;3
d.80;4

54、绿色的波长范围是(  )μm。
a.0.47~0.50 
b.0.43~0.47 
c.0.50~0.56 
d.0.62~0.76

55、通过图像增强,可提高图像的(  )。
a.可解译性
b.分辨率
c.几何保真度
d.辐射水准保真度

56、边际效益递减性是指(  )。
a.在技术发生变化条件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超过一定限度后,每单位面积投资额增量从土地所获得的收益较前递减
b.在技术不变或在技术一定的条件限制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每单位面积投资额增量从土地所获得的收益较前递减
c.在技术不变或在技术一定的条件限制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超过一定限度后,投资额增量从土地所获得的收益较前递减
d.在技术不变或在技术一定的条件限制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超过一定限度后,每单位面积投资额增量从土地所获得的收益较前递减

57、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其《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中指出: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是(  )。
a.产值的绝对水平
b.人均的产值
c.资本存量的增长
d.经济中制造业部门的若干产业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58、产业成长阶段论根据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低,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  )三大时期。
a.工业化前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
b.农业化、工业化、后工业化
c.农业化、后农业化、工业化
d.农业化、工业化、商业化

59、产业结构演进论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特点,将经济发展划分为五个时期,其中高度化结构阶段以(  )为标志。
a.比较先进的半机械化、机械化、自动化的工业技术
b.当代高技术
c.完善的高技术体系
d.信息技术

60、城市经济的增长和国民经济一样,表现为(  )的增长三个方面。
a.投资、收入、产出
b.实物、价格、人口
c.产量、价格、税收
d.税收、产量、人口

61、1998年,世界城市化水平超过(  )。
a.40%
b.50%
c.55%
d.60%

62、(  )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限,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目的而提出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
a.中心地
b.大都市带
c.大都市区
d.城市化地区

63、在戴维斯的研究中,cbhⅰ(  ),cbⅱ(  )的地区为"硬核"。
a.>4;>80%
b.>1;>50%
c.>80%;>4
d.>50%;>1

64、零售业郊区化是20世纪(  )以后逐步发展的。
a.40年代
b.50年代
c.60年代
d.70年代

65、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在西方城市规划领域兴起了倡导性规划运动。这一运动的主旨就是(  )。
a.在政府的倡导下进行规划
b.注重物质空间规划
c.在规划中注重弹性
d.规划师对公众的重新认识和促进公众对规划过程的参与

66、任何社会现象内部都包含有多种因素,或称变量。在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直接关系,即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或互为消长关系的情况下,如果变量之间存在着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但具体关系值是不固定的,这种关系称为(  )。
a.相关系数
b.相关关系
c.函数关系
d.标准差

67、城市生态系统向结构复杂、能量最优利用、生产力最高的方向的演化称为(  )演替。
a.反向
b.正向
c.逆向
d.符合自然规律

68、能反映一个国家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a.国家的产业经济结构
b.国家的能源结构
c.国家的消费结构
d.国家的生产结构

69、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的制定处于(  )。
a.尚未开展
b.起步阶段
c.探索阶段
d.成熟阶段

70、下列哪个不是社区的构成要素(  )。
a.地域
b.人口
c.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
d.就业岗位
e.地域感
二、多选题[共30题,每题1分,总计30分]
71、场地设计时所需的降水资料一般有(  )。
a.平均年降雨量
b.年最低降雨日期
c.暴雨持续时间及其最大降雨量
d.初终雪日期

72、下列关于消防车道的说法正确是(  )。
a.环形消防车道应至少有一处与其他车道相连通
b.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
c.大型消防车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 18m×18m
d.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口车面积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

73、符合下列(  )条件的住宅应设置电梯。
a.最高住户人口楼面距底层室内地面高度超过16m
b.建筑高度超过16m的住宅
c.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
d.顶层为跃层,且跃层部分地面高度距底屋室内地面高度超过16m

74、北京四合院反映封建宗法制度的布局特征是(  )。
a.以院为核心
b.中轴对称
c.内外有别
d.尊卑有序

75、下列(  )表述属于现代建筑的设计思想。
a.建筑要有新功能,新技术,特别是新形式
b.在建筑美学上提倡外加装饰
c.建筑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性,提倡两者结合
d.提倡建筑设计的表里一致并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实质

76、城市道路平曲线上的路面加宽的原因包括下列(  )。
a.汽车在曲线段上行驶时,所占有的行车部分宽度要比直线路段大
b.保持车辆进行曲线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c.保证汽车在转弯中不侵占相邻车道
d.加大路面对车轮的横向摩擦力

77、交叉口自行车交通的组织有以下(  )种方法。
a.自行车左转弯专用车道
b.停车线提前法
c.设置自行车横遭
d.自行车绿灯

78、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分为(  )类标志。
a.指示标志
b.警告标志
c.禁令标志
d.交通指挥标志

79、在城市排水区界限内,应根据(  )划分排水流域。
a.地形
b.竖向规划
c.用地性质
d.人群活动规模

80、电力负荷预测诸方法中,较为先进的预测方法有(  )。
a.经济指标相关分析法
b.年平均增长率法
c.国际比较法
d.电力弹性系数

81、城市电网的典型结线方式包括(  )。
a.放射式
b.多回线式
c.环式
d.带形

82、城市变电所包括(  )两种形式。
a.高压变电所
b.低压变电所
c.变压变电所
d.变流变电所

83、下面四个条件,其中(  )是不属于邮政局、所选址所必须要求的。
a.局址应交通便利,运输邮件车辆易于出入
b.局址应较平坦,地形、地质条件良好。
c.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布在火车站一侧
d.有方便接发火车邮件的邮运通道

84、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的设计手法,一般采用以下(  )种方法。
a.综合指标法
b.高程箭头法
c.纵横断面法
d.设计等高线法

85、下面(  )属于数据自身的质量问题。
a.属性精度
b.计算方法
c.输入操作差错
d.位置精度

86、图像分析的主要方法有(  )。
a.对比分析
b.大气校正
c.反差扩大
d.统计分析

87、关于遥感绿化调查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
a.遥感绿化调查所获得的绿化信息具有覆盖范围大、时相一致、密度高、分布均匀的优点
b.不能进行大规模、经常性的调查
c.可做环境、绿化与人口密度、绿化与建筑容积率等相关分析
d.可做环境、绿化与人口密度分析,但不能做绿化与建筑容积率相关分析

88、环境污染遥感调查常用的技术手段是(  )。
a.陆地卫星
b.摄影
c.探测
d.扫描

89、下面(  )是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a.国务院针对太湖、淮河流域的环境污染问题对沿湖流域内的污染企业做出关闭和限期治理的规定
b.公共交通优先政策
c.排污权的交易
d.鼓励私人购买小汽车

90、土地的有限性指(  )。
a.土地总量的恒定不变
b.土地总量少量变动
c.在某一地区用于某种特定用途的土地数量是有限的、排他的
d.在某一地区用于某种特定用途的土地数量较多

91、城市化的推进过程是按照(  )两种方式反映在地表上。
a.城市郊区扩大
b.城市范围的扩大
c.城市建筑密度增大
d.城市数目的增多

92、下面关于城市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
b.城市性质等同于城市职能
c.城市性质一般是表示城市规划期内希望达到的目标或方向
d.城市性质关注所有的城市职能

93、实验法和观察法的根本不同在于(  )。
a.实验的观察不是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而是在人工环境中,在人为控制中进行的观察
b.实验研究者靠自己的感受去搜集对象的信息
c.自然观察的内容是难以重复的,而实验的内容却可以不断反复
d.实验的内容是难以重复的

94、下面关于个案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个案调查的代表性强
b.任何一种现象,如果用来当作研究单位或中心对象都可以称为个案
c.个案调查的本质特点是以部分来说明或代表总体
d.个案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组织甚至一件事情

95、关于城市生态系统所具有人工化的营养结构的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人类,消费者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消费活动
b.城市生态系统不但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营养级的比例关系,而且改变了营养关系
c.在食物输入、加工、传送过程中,人为因素起着主要作用
d.城市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是由自然规律和人类影响叠加形成

96、下面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次级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次级生产处于高度的人工干预状态之下,生产效率高,稳定性差
b.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次级生产是城市中的异养生物对初级生产物质的利用和再生产过程,即城市居民维持生命、繁衍后代的过程
c.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次级生产表现出明显的人为可调性
d.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次级生产指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

97、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内容包括(  )。
a.建设项目的一般情况
b.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
c.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的环境影响
d.建设项目对整个区域环境的影响

98、中国古代建筑中建筑物等级差异表现在(  )方面。
a.屋顶
b.开间
c.进深
d.色彩
e.高低

99、下列各项叙述属于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选择要考虑的是(  )。
a.符合城市道路系统对道路的性质、等级和红线宽度等方面的要求
b.满足交通畅通和安全要求
c.考虑道路停车的技术要求
d.满足城市与其他区域交通的衔接
e.注意节省建设投资,节约城市用地

100、建筑八大构件中,承重构件包括(  )。
a.基础
b.墙体
c.门、窗
d.屋顶
e.楼面
f.地面
g.楼梯

 
答案:

第1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d一般组织有院落,使室外空间互相流通,扩大了生活空间,便于绿化,能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是低层建筑的特点和优点。

考点:
第一章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考点26:多层住宅;
    1.特点:
    (1)平面组合必须借助于公共楼梯,还需设公共走廊解决水平交通;
    (2)比低层住宅节省用地,造价比高层住宅低,适合于目前一般的生活水平;
    (3)交通联系不如低层住宅方便。
    2.设计原则:套型恰当;使用方便;交通便捷;经济合理;造型美观。
    3.平面类型:梯间式;外廊式;内廊式;跃层式;集中式。
    掌握梯间或住宅类型及特点:一梯2户,干扰少,户内交通好组织,利用通风,适用情况较广;一梯3户,楼梯使用率较高,朝向好,但中间一套单朝向,通风较差;一梯4户,楼梯使用率较高,每套朝向较好。

第2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高层住宅的基本特点:⑴可提高住宅的容积率,节约城市用地。⑵可节省市政建设投资。⑶可以获得较多的空间用以布置公共活动场地和绿化,丰富城市景观。⑷用钢量较大,一般为多层住宅的3~4倍。⑸对居民生理和心理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⑹设计原则与多层住宅相似。

考点:
第一章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考点27:高层住宅;
    1.特点:(1)节约城市用地,提高容积率;(2)节省市政建设投资;(3)可获得较多公共活动场地和绿地;(4)用钢量大,可达到多层住宅的3~4倍;(5)远离地面,对居民生理和心理有不利影响。
    2.平面类型:单元组合式、长廊式、塔式、跃廊式。
    3.设计原则:套型恰当;使用方便;交通便捷;经济合理;造型美观。
    4.交通疏散:
    (1)垂直交通以电梯为主,楼梯为辅。12层以上住宅每栋楼设置不少于2台电梯;
    (2)电梯应与楼梯靠近布置,保持各自独立性;
    (3)电梯不宜紧邻居室,并远离卧室,要作隔声处理;
    (4)与周围建筑的间距应根据其高度和耐火等级而定。
    有关其他事宜应查阅《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第3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依据功能单元的环境要求与环境区别对待:⑴根据功能单元发展可能与需求散发有害物的危害程度加以分区,集中管理,以降低发生危害的可能性;⑵利用自然条件(风向、流向、地形)合理布置,以减少有害物对环境的影响;⑶设置防护距离,减轻危害程度;⑷采取其他防护设施。

第4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从研究的范围和内容上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基本是相同的。另外,还有一条区别,即项目建议书阶段的分析、测算,对数据精度要求较粗,内容相对简单,在没有条件时可参考同类项目的有关数据进行推算。

考点:
第三章  建设程序及设计阶段   ☆☆☆☆考点1:建设程序;
    1.基本特点
    (1)建设周期较长,物质消耗很大;
    (2)涉及面很广,协作配合,同步建设,综合平衡问题复杂;
    (3)建设地点固定,不能移动;
    (4)建设过程不能间断,要有连续性;
    (5)建设项目都有特定的目的和用途。
    2.基本步骤
    (1)项目建议书阶段;
    (2)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
    (3)设计文件阶段;
    (4)建设准备阶段;
    (5)建设实施阶段和竣工验收。
    3.主要内容
    (1)提出项目建议书;
    (2)编制可行性报告;
    (3)编制设计文件;
    (4)项目进行决策;
    (5)施工准备;
    (6)组织施工;
    (7)交付使用。
    4.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区别
    项目建议书阶段所做的只是对建设项目的一个总体设想;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在立项的基础上对拟建设的技术、经济、工程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论证,通过对不同方案的比较分析,提出推荐方案的意见,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项目建议书阶段的分析,测算,对数据精度要求较粗,内容相对简单,误差一般在20%左右;而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误一般不应超过10%。项目建议书阶段的研究目的是推荐项目,而可行性研究阶段是项目立项的决策文件。

第5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总平面布置图有:生产工艺流程、建筑物布置、交通运输、线路布置、建筑系数、铁路和道路横断面等。建筑物、构筑物的布置应符合防火、卫生规范及各种安全要求,并需满足地上、地下工程管线的敷设要求。

考点:
第三章  建设程序及设计阶段       ☆☆考点7:项目构成及总体构想;
    根据项目性质、规模和规划部门的要求进行总体布局(包括总平面布置图、竖向布置图、管道综合图、风玫瑰图、地形图等)。

第6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薄壳结构的曲面通常以其中面为准,其平分壳板厚度的曲面称之为中面。

考点:
第四章  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   ☆☆☆☆考点5:大跨度建筑结构造型;
    1.平面体系:
    (1)单层刚架:可达到76m,结构简单;
    (2)拱式结构:适宜应用40~60m跨度;
    (3)简支梁结构:适宜屋盖跨度18m以下;
    (4)屋架:常适用于24~36m跨度。
    2.空间结构体系:
    特点:跨度大、矢高小、曲率平缓、剖面形式多样、厚度薄、自重轻、形式多样。
    包括:网架结构、薄壳、折板、悬索等。

第7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若材料的几何形状只能部分恢复,而残留一部分不能恢复的变形,该残留部分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若材料的形状变形能全部恢复则称之为完全弹性变形。

考点:
第五章  建筑材料和构造的基本知识 ☆☆☆☆☆考点2: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力学性质:强度、弹性、塑性、脆性、韧性。
    2.物理参数:密度、表现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空隙率、吸水率、含水率。
    3.耐久性。

第8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外力作用统称为荷载,是其中影响因素之一,自然气候包括降雨、风雪、地震等,亦是影响因素之一,各种人的活动也对建筑的构造有着不可忽略的要求,故选d。

考点:
第五章  建筑材料和构造的基本知识 ☆☆☆☆☆考点3:建筑构造基本知识;
    1.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应了解以下概念:
    (1)建筑模数;
    (2)基本模数;
    (3)扩大模数;
    (4)分模数;
    (5)模数数列。
    2.民用建筑组成构件
    竖向的基础、墙体、门、窗,水平的屋顶、楼面、地面,交通联系的楼梯组成了"8大构件"。
    3.影响构造的外因
    (1)外力作用;
    (2)自然气候;
    (3)各种人为因素。
    4.构造方法
    (1)防水构造:涉及地下室及屋顶。
    (2)防潮构造:涉及勒脚与底层铺地、地面、地下室。
    (3)保温构造:室内采暖气温一般为16~20℃。
    (4)隔热构造:采用浅色光洁外饰面;采用遮阳--通风构造;合理利用封闭空气间层;绿化植被隔热。

第9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代表人物:詹尼,沙利文。

考点:
第七章  外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考点7:新建筑运动时期;
    1.工艺美术运动:时间,19世纪50年代;地点,英国;代表人物,拉斯金、莫里斯。
    2.新艺术运动:时间,19世纪80年代;地点,比利时布鲁塞尔;代表人物,贝伦斯、戈地。
    3.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时间,与新艺术运动同时;地点,奥地利;代表人物,瓦格纳、奥别列夫、霍夫曼、路斯。
    4.芝加哥学派:时间,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沙利文、詹尼。
    5.德意志制造联盟:时间,1907年;代表人物,格罗皮乌斯、贝伦斯。

第10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的代表,巴黎卢浮宫东廊和凡尔赛宫花园属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考点:
第七章  外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考点3:中世纪建筑;
    拜占庭建筑采用穹顶和帆拱形式,代表建筑为圣索菲亚大教堂。罗马风建筑创造了扶壁、肋骨拱与束柱,代表建筑是意大利比萨教堂。哥特式建筑以尖券为其特点,代表建筑为巴黎圣母院。

第11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平面形状与剖面形状是空间边界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考点:
第八章  建筑美学的基本知识   ☆☆☆☆考点1:建筑空间与造型的关系;
    1.空间
    空间是由点、线、面、体占据、扩展或围合而成的三度虚体,具有大小、形状、色彩、材料等视觉要素,以及位置、方向、重心等关系要素。
    2.空间限定
    建筑空间限定是由墙面、地面、屋顶构成。
    3.空间的本质
    深度和层次是空间的本质。
    4.相似、变形与对比
    相似反映同类物体之间的共性,对比反映不同物体之间的差异,变形则是物体生长变化的基本特征。

第12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这一项应该是对小城市而言的。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考点7:城市水源选择;
    城市水源是指可供城市利用的水资源,即可以利用的河流、湖泊的地表水,逐年可以恢复的地下水,以及海水和可回用的污水等。
    一般原则:
    1.水源的水量必须充沛,保证在一般枯水季节不致供水足。首先考虑地下水,然后是泉水、河水、湖水;
    2.应尽量取用具有良好水质的水源;
    3.布局紧凑,地形较好的城市,可适当选择一个或几个水源,集中供水,便于统一管理;如果城市地形复杂、布局分散,宜采取分区供水;
    4.选择水源时应注意近期及无期规划对水量、水质的要求;
    5.选择水源,必须考虑取水、输水设施的方便,及其施工、运转、管理、维护的安全经济。

第13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直接排入水体或土壤的这种排放方式在我国已经几乎无法接受。

考点:
第二章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考点8: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规划;
    其中城市污水处理厂是用以处理和利用污水和污泥的一系列构筑物的综合体。
    污水处理厂选址应注意设在地势较低处,靠近水体;位于水源的下游和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与城市、工厂、生活区保持300m以上的距离;不占或少占农田;并注意近远期发展问题。

第14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a项中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属于合流制。b项中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属于分流制。

考点:
第二章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考点5:排水体制;
    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大类。
    1.合流制排水系统--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一个管渠内排除。但造成污染危害很大,目前一般不宜采用。
    截流式合流制:比直排式有了较大改进,但在雨天,对水体污染较严重,多用于老城改建。
    2.分流制排水系统--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管渠内排除。
    完全分流制:分设污水管雨水管渠系统,前者汇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后者汇集雨水和部分工业废水(较洁净),就近排入水体。该形式适用于新建的城市和重点工矿企业。
    3.不完全分流制:只有污水管道系统的排水系统。
第15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它的主要功能是按运行要求将上一级输气压力降至下一级压力。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燃气工程规划 ☆☆☆☆☆考点6:燃气输配设施布局;
    1.燃气储配站
    功能:贮存;混合;加压。
    2.燃气管道压力等级
    城市燃气输配管道的压力可分为5级,具体为:
    (1)高压燃气管道 a0.8<p≤1.6(mpa)  b 0.4<p≤0.4(mpa)
    (2)中压燃气管道 a0.2<p≤0.4(mpa)  b 0.005<p≤0.2(mpa)
    (3)低压燃气管道   p≤0.005(mpa)
    天然气长输管线的压力分3级;一级:p≤1.6(mpa),二级:1.6<p<0.4(mpa),三级:p≥4.0(mpa)。
    3.调压站
    供气半径以0.5km为宜,布置尽量靠近负荷中心,避开人流量大的地区,周围有必要的防护距离。
    4.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
    瓶装供应站供气规模以5000~7000户为宜,不超过10000户。实瓶存量一般按计算月平均日销售量的1.5倍计;空瓶按1倍计;总贮量不超过10m3。供应半径一般不宜超过0.5~1.0km;与民用建筑保持10m以上距离,与重要公共建筑保持20m以上距离。

第16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应改为混合管网系统。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燃气工程规划   ☆☆☆☆考点7:供气管网形制;
    供气管网:按布局方式分有环状管网和枝状管网两种。
    按不同压力级制数量分:一级管网系统、二级管网系统、三级管网系统和混合管网系统四类。
    其中一级管网系统分为低压或中压一级管网。低压一级管网适用于2~3km的城市地区;中压一级管网适用于新城区或安全距离可以保证的地区。二级管网系统是具有中压和低压两个压力级制的管网,供气安全性好,投资费用高。其中中压b二级管网适用于城市中街道狭窄的密集地区。三级管网具有高、中、低3个压力级制的管网,系统复杂,投资大,适用于大、中城市。

第17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为确保供气可靠,一般各级管网应沿路布置。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燃气工程规划       ☆☆考点9:供气管网布置原则;
    1.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有关专业规划;
    2.贯彻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的方针;
    3.靠近用户,少穿河流、水域、铁路,减少投资;
    4.确保供气可靠,避免与高压电缆平行敷设。

第18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有沟敷设又分为通行地沟、半通行地沟和不通行地沟三种。

考点:
第五章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考点8:供热管网敷设方式;
    有两种:架空敷设方式、地下敷设方式。
    地下敷设分为有沟和无沟两敷设方式。有沟敷设又分为通行地沟、半通行地沟和不通行地沟3种。通行地沟净高不低于1.8m,宽度不应小于0.7m;半通行地沟净高为1.4m,宽度宽为0.5~0.7m;不通行地沟也是广泛采用的一种敷设方式。沟底应小于0.002的坡度,每隔50~70m需设置一个检查井。

第19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人员掩蔽所距人员工作生活地点不宜大于200m。

考点:
第八章  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       ☆☆考点10:防空工程布局;
    注意面上分散、点上集中,应有重点地组成集团或群体,便于开发利用,便于连通。

第20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人员掩体应以就地分散掩蔽为原则。

考点:
第八章  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     ☆☆☆考点8:城市防空系统工程规划原则;
    1.提高防空工程的数量与质量;
    2.突出防空工程的防护重点;
    3.以就近分散掩蔽代替集中掩蔽;
    4.加强防空工事间的连通;
    5.综合利用城市地下设施。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贯彻统一规则、综合开发、合理利用、依法管理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考虑防灾和人民防空等需要。地下工程应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维护"的原则,允许建设单位对其投资开发建设的地下工程自营或依法进行转让、租赁。

第21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当管线与铁路或道路交叉时应为正交。在困难情况下,其交叉角不宜小于45°。

考点:
第九章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考点2: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要符合以下规定;
    1.应结合城市道路网规划,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用土地的情况下,使线路短捷;
    2.充分利用现状工程管线;
    3.选择良好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形进行布置;
    4.应与城市现状及规划的地下轨道、地下通道、人防工程等地下隐蔽性工程协调配合。其中减少与道路及干管交叉,困难情况下,交叉角不宜小于45°;
    5. 当工程管线竖向布置发生矛盾时,宜按下列规定处理:
    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让主干管;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新建的让现有的;临时性让永久性的;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检修次数少、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不方便的。

第22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确定主、次道路交叉点、转折点、控制标高、道路的长度和坡度等技术要素是分区规划阶段的用地竖向工程规划的内容。

考点:
第十章  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       ☆☆考点5: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用地竖向工程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用地竖向工程规划内容:
    1.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范围的全部地段的排水方向;
    2.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交叉点、转折点的标高和它们的坡度、长度;
    3.初定用地地块或街坊用地的规划控制标高;
    4.补充与调整其它用地控制标高。

第23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某些多媒体的信息,如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也可作为要素的属性查询、表达。

考点: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考点2: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即gis,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处理地理空间信息的综合性技术,是关于空间信息储存、查询、分析、表达的工具。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目前已有广泛的应用。
    gis技术由4个部分组成:信息获取与数据输入;数据储存与管理;数据查询与分析;成果表达与输出。
    gis系统处理的数据有两大类:第一空间数据或地图数据、图形数据、图像数据,第二类称属性数据或文字数据、非空间数据。
    gis系统在工程设计方面功能薄弱,但很适用于空间查询、空间分析;cad技术也可以处理空间、属性、以致多媒体数据,但不适用于空间查询、空间分析。

第24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目前以城市住房改革措施的基本思路有三点:推行住宅公积金制度;公有住宅租金改革;出售公有住房。

考点:
第二章  供需理论及其应用 ☆☆☆☆☆考点3:城市住房市场;
    住房市场的特性是短期内供给非常缺乏,住房需求方面影响的重要因素有家族的收入、家庭人口的构成。

第25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城市的交通、商业、工业、居住、绿地等的存在和发展互为纵向和横向的外部条件。

考点:
第三章  外部性问题 ☆☆☆☆☆考点1:外部性经济的概念;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是源自经济活动的聚集效益,即生产力和各项物质要素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相互作用而产生各自的外部经济效果。外部效果问题也就是项目经济的"外淑性",即为了自身目标而努力的人和部门,在努力的过程中或由于努力的结果而使社会得到意外的收益,或给他人或其他部门带来麻烦和损害的现象。这种正的或负的效果一般不会计入前者的费用或效益,因此这种结果是外部性经济问题。
    外部性经济的正效果是城市产生、扩展的最主要动力之一。城市中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城市地域向中心递增,而在城市外围则逐渐减弱,这种空间上的序列变化体现为城市土地的级差效益。

第26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政府和部门是它的法规制度者但不是它的经营者。

考点:
第五章  城市公共经济问题   ☆☆☆☆考点4:城市基础设施;
    1.特性:服务的公共性与社会性;效益的内部性与外部性;需求的周期性与供给的连续性。
    2.存在问题:经营效益不佳,维修不足,资金匮乏,不适应用户需求。
    3.原因:经营机制、激励机制、价格机制不合理、不配套。
    4.改革:公司化;对存在自然垄断条件的专有服务的提供权进行时限性竞争投标;确立保证收支平衡的定价目标,收取的费用要满足经营和维修要求,为公用事业的财务独立创造条件;在基础设施维护工作和需要标准化的专业性服务时,还可以使用服务承包的方式。

第27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城市化研究包括城市化的衡量尺度、城市化过程、城市化动力机制、城市化的效果与问题、城市化水平预测、各国和各地区城市化对比研究等。

考点:
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考点6:城市化;
    1.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物化了的城市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市化;二是无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的,意识上的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2.运行机制:城市的拉力、农村的推力。
    3.类型: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4.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
    (2)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
    (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总人口、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增长速度都开始趋于下降,对世界未来城市化速度的过高估计正在得到修正。发达国家在1950年城市化水平已达50%,世界城市化水平1980年39.4%,预计2010年将达到51.8%;70年代逆城市化首先出现在英国。
    5.当代中国城市化特征: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自上而上的城市化特点,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6.区域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
    (1)主要指标法;(2)复合指标法;(3)年平均增长率外推法;(4)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5)中国城市化水平预测包括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及多指标综合分析预测法。

第28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经济发达的国家正步入逆城市化阶段。从城市化的进程来看,逆城市化并不是城市在衰退。逆城市化表现为小城市圈人口增长率超过大城市圈。

考点:
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考点6:城市化;
    1.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物化了的城市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市化;二是无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的,意识上的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2.运行机制:城市的拉力、农村的推力。
    3.类型: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4.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
    (2)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
    (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总人口、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增长速度都开始趋于下降,对世界未来城市化速度的过高估计正在得到修正。发达国家在1950年城市化水平已达50%,世界城市化水平1980年39.4%,预计2010年将达到51.8%;70年代逆城市化首先出现在英国。
    5.当代中国城市化特征: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自上而上的城市化特点,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6.区域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
    (1)主要指标法;(2)复合指标法;(3)年平均增长率外推法;(4)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5)中国城市化水平预测包括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及多指标综合分析预测法。

第29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种群虽然由同种个体组成,但并不等于个体的简单相加。个体与种群各自具有既相互联系又互为区别的特征。个体生物的特征主要为:出生、生长、发育、衰老及死亡等;而种群特征则表现为: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社群关系和数量变化等。生物个体的特征是每一个体皆具备的,而种群的特征则是个体水平及层次上下具有、只有在组成种群以后才出现的新的特征。

考点:
第一章  生态学及城市生态学基本知识 ☆☆☆☆☆考点3:生态学研究内容;
    包括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的研究,生态因子及其作用的研究,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研究,生态平衡的研究。
    生物圈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这几个圈的交接界面所组成。生物圈为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所需能量。
    酸雨形成:燃烧释放的co2、so2、n2o、固体颗粒、重金属,排入环境。
    种群:指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总和。
    群落: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平衡阈值:生态平衡失调是外干扰大于生态系统自身调节能力的结果和标志。不使生态系统丧失调节能力或未超过其恢复力的干扰及破坏作用的强度称之为"生态平衡阈值"。

第30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物质流类型包括自然流、货物流、人口流。自然流具有数量大、状态不稳定、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大的特征。货物流指为保证城市功能发挥的各种物质资料在城市中的各种状态的集中。人口流包括人口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

考点:
第二章  城市生态系统 ☆☆☆☆☆考点4: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1.生产功能:生物生产、非生物生产。
    2.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能量的传递与转化过程。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这三大功能类群顺序流动;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只能一次流过,不能循环逆转;能量沿生产者、消费者顺序逐级减少。
    能源结构是反映国家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和一次能源用于发电的比例是反映城市能源供应现代化水平的两个指标。
    3.物质循环:城市生态系统所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性,既有输入又有输出,生产性物质远远大于生活性物质,物质流缺乏循环,物质循环是在人为状态下进行,循环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物。
    4.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各生命成分,即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行为信息之间的流动。

第31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出减少或预防环境影响的措施,有时还对建设项目的方案选择提出建议。

考点:
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 ☆☆☆☆☆考点1: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1.概念
    是在一项人类活动未开始之前对它将来在各个时期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的预测与评估。
    2.目的
    为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提供科学依据。
    3.原则、方法
    (1)原则: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动态性原则、随机性原则。
    (2)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类比方法。
    4.报告书要求
    (1)建设项目一般情况;
    (2)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
    (3)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的环境影响;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可行性技术经济论证意见。

第32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土壤中有机、无机胶体及其复合体的吸收,络合和沉淀作用。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环境保护 ☆☆☆☆☆考点1: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
    1.影响大气环境的因素
    气象因素:风和湍流、温度层结、逆温、不同温度层结下的烟型等。
    地理因素:地形、地貌、海陆位置、城镇分布、气温、气压、风向、风速。
    其他因素:污染物的性质或成分、污染物几何形态和排放方式、污染源强度和高度。
    2.影响水体环境的因素
    水体自净作用,水体稀释作用,水体中氧的消耗与溶解,水体中的微生物。
    3.影响土壤环境的因素
    土壤的性质、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的强弱,土壤污染的类型及强度、土壤酸碱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

第33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环境中的植物具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截留粉尘、吸收大气中有害气体等功能,可以在大面积的范围内,长时间地、连续地净化大气,尤其是在大气中污染物影响范围广、浓度比较低的情况下。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环境保护   ☆☆☆☆考点5: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措施;
    1.合理利用大气环境容量;
    2.以集中控制为主,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3.强化污染源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
    4.发展植物净化。

第34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不论哪种形式的楼梯均由梯段、平台、栏杆三部分组成。梯段是由踏面、踢面组成,是楼梯主要部分;每一段连续的梯段之间由平台连接,供人们休息之用,也称休息平台;栏杆起围护及安全作用。

考点:
第一章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考点14:楼梯;
    位置:按使用性质分为主要楼梯、次要楼梯、辅助楼梯、防火楼梯。主要楼梯常常位于建筑主要出入口附近或直接布置在主门厅内,成为视觉焦点,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同时也可增加门厅的气氛。一般考虑防火要求,两个楼梯之间距离不大于35m。
    形式:直跑楼梯、双跑楼梯、三跑楼梯、剪刀式楼梯和旋转楼梯。
    组成:梯段、休息平台和栏杆。其中楼段宽度,单股人流通行需900mm;两股人流通行为1100mm;三股人流通行为1500mm。休息平台宽度应不小于梯段宽。梯段长度踏步数不得少于3级,亦不得多于18级。

第35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选项a是按照层数的不同进行的分类,b是按照区位的不同进行的分类,c是按照性质的不同进行的分类,d是按照建造方式的不同进行的分类。

考点:
第一章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考点33:底层公共建筑住宅;
    1.特点:
    (1)有一定经济性、实用性;
    (2)结构与设施较为复杂;
    (3)使用上会产生相互干扰。
    2.设计原则:注意选择底层公共建筑的类型、性质和规模;地段大小、位置要保持公共建筑本身人、车流的要求。

第36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塔式中高层住宅按防火规范可以只设一部电梯,一部楼梯,每层建筑控制在500 m2之内,楼梯应设封闭楼梯。

考点:
第一章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考点27:高层住宅;
    1.特点:(1)节约城市用地,提高容积率;(2)节省市政建设投资;(3)可获得较多公共活动场地和绿地;(4)用钢量大,可达到多层住宅的3~4倍;(5)远离地面,对居民生理和心理有不利影响。
    2.平面类型:单元组合式、长廊式、塔式、跃廊式。
    3.设计原则:套型恰当;使用方便;交通便捷;经济合理;造型美观。
    4.交通疏散:
    (1)垂直交通以电梯为主,楼梯为辅。12层以上住宅每栋楼设置不少于2台电梯;
    (2)电梯应与楼梯靠近布置,保持各自独立性;
    (3)电梯不宜紧邻居室,并远离卧室,要作隔声处理;
    (4)与周围建筑的间距应根据其高度和耐火等级而定。
    有关其他事宜应查阅《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第37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3提示:冲沟是土地表面较松软的岩层被地面水冲刷而成的凹沟;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层或土体在自重、水或振动等的作用下,失去平衡而沿着一定的滑动面向下滑动的现象;断面是岩层受力超过岩石体本身强度时,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整体性,而发生的断裂和显著位移现象。
项目 坡度(%) 项目 坡度(%)
工业 0.5~2 铁路站场 0~0.25
居住建筑 0.3~10 对外主要公路 0.4~3
城市主要道路 0.3~6 机场用地 0.5~1
次要道路 0.3~8 绿地 可大可小

考点:
第二章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考点5:不良地质现象;
    1.冲沟:防治措施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2.崩塌:实施加固。
    3.滑坡:应尽量避开或降低地下水水位,保护坡脚。
    4.断层:必须避开。
    5.岩溶:应避开。
    6.地震:里氏震级分10个等级,表示对建筑物、构筑物破坏程度的地震烈度分12度。
    从防震角度看,建设用地有3类:有利地段、不利地段、危险地段。
    防震措施:远离高烟囱和易燃、易爆的建筑物,考虑防火、防爆、防毒气,建筑物间距加宽,地基内通道勿用水泥路面,管道采用抗震强度高的材料,架空管道防滑落且软接触。

第38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建设项目需具备下列基本文件资料:除选项abd外,还包括,经过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土部门和规划部门划定的土地征用调查蓝线图及建筑用地红线图;规划部门同意的规划要点及安委、交警、人防、环保、劳动等职能部门提出的要点批示;地质勘察部门提供的该基地基础钻探资料。

考点:
第三章  建设程序及设计阶段     ☆☆☆考点6:建设项目策划;
    1.基本文件资料
    (1)经过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计划部门批准的立项文件;
    (3)国土部门和规划部门划定的土地征用调查蓝线图及建筑用地红线图;
    (4)规划部门同意的规划要点及安全、交警、人防、环保、劳动等职能部门提出的要求;
    (5)地质勘察部门提供的该地基础钻探资料;
    (6)供电、供水、供气、通讯及交通情况;
    (7)气象、水文地质情况及风玫瑰图。
    2.工作内容
    (1)提出项目构成及总体设想;
    (2)工程投资估算;
    (3)报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召开方案评审会。

第39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古代单体建筑是用"间"作为度量单位,对于建筑群以"院"来表示。

考点:
第六章  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考点5:中国古代建筑平面布局类型及基本特征;
    1.单体平面的平面构成一般以"柱网"的布置方式来表达。建筑设计普遍采用"模数化"、"标准化"。
    2.群体布局为一组或多组建筑围绕一个中心空间构成,即院落空间组合,形成绝对对称和自由形式的平面布局。
    3.结构与构造,由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和清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两部建筑著作。其中提到的"材"(宋代)和"斗口"(清朝)是模数制和构件定型化内容。
    其中大木作为承重的梁柱结构,小木作为不承重仅为空间分隔或装饰目的的装修部分。大木作包括:梁、檩、枋、椽、柱;小木作包括:门、窗、隔扇、屏风等。
    中国古代木结构可分3种形式: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4.宫殿中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宫殿为北京故宫,它集中代表了古代宫殿建筑所取得的成就,其平面为中轴对称,纵深布局,三朝五门,前朝后寝。建于明永乐年间。
    5.坛庙包括:天坛、社稷坛、太庙等祭祀建筑。
    北京天坛,建于明初,有垣两重,北圆南方。外垣西侧有神乐署和牺牲所;内垣有3组建筑:斋宫、祈年殿与圜丘。
    6.宗教建筑:在我国古代,比较重要的宗教是佛教和伊斯兰教。其中唐代建筑典型的是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平面为"金厢斗底槽",雄健有力,平整开朗的建筑风格;辽代建筑的代表为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平面中有中柱一列,为"分心槽"式样,是我国现有最古老的楼阁建筑;宋代建筑典型为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是减柱造的典型实例;元代建筑典型为山西芮城永乐宫,内部壁画卓有成就。
    塔是埋藏舍利、佛徒膜拜的对象,大致可分为:楼阁式、密檐式、单层式、喇嘛和金刚宝座塔几种。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代,是世界上现存最高木塔,塔高67.31m,平面为八角形;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是我国现在最古老的砖塔;北京西直门外大正觉寺塔,建于明初,是金刚宝座塔的最早实例。
    7.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汉以前的为帝王皇族苑囿为主体;魏晋南北朝奠定了山水园林基础;唐代风景园林全面发展;两宋造园风气盛;明清时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均达盛期。
    代表性园林:皇家苑囿以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和北京颐和园为代表;私家园林以无锡寄畅园、苏州留园、拙政园为代表。
第40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如图所示。
 

考点:
第二章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考点7:城市规划对设计的要求;
    1.用地范围及界限
    掌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上划定的几条控制线:道路中心线、道路红线、绿化控制线、用地界线、建筑控制线等的含义。
    2.与城市道路的关系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路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基地与道路红线连接时,一般以退道路红线一定距离为建筑控制线。建筑物一般均不超过建筑控制线建造。属于公益上需要的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经当地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可突入道路红线建造。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线,均不得突入道路红线。
    3.场地出入口
    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其通路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起不应小于70m;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最边缘不应小于5m;距公共交通站点不应小于10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物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人员密集的建筑基地执行当地规划部门的条例和有关专项建筑设计规范。
    4.建筑限高
    当城市总体规划有要求时,应按规划要求限制高度;市、区中心临街建筑物、航空港、电台、电信、微波通信等周围的建筑物,应按有关净空要求控制建筑高度。在城市一般建设地区的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烟囱等,可不计入建筑控制高度,但应符合城市规划实施条件的规定。
    5.停车场车位数量
    按建筑规模及规划部门要求设置相应面积。
    6.指标控制
    建筑强度方面的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总建筑面积等。环境质量方面的量化指标主要包括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口净密度、人口密度等。
    7.场地总平面设计
    是对建设项目诸多内容的总体安排与统筹,应充分考虑其使用功能和要求,建设地区的自然与人工环境以及经济技术的合理性因素,对场地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建筑组合、绿化与环境设施布置,以及环境保护做出合理的安排,使之成为统一有机整体。

第41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两辆机动车在一条车行道上对向行驶,保证安全的最短视线距离;一般按两倍的停车视距计算会车视距。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4:车辆视距与视距限界;
    1.行车视距:停车视距决定于驾驶员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距离、车辆制动和安全距离。会车视距一般为两倍停车距离。
    计算行车速度为80、60、50、45、40、35、30、25、20、15、10km/h,对应的停车视距对应为110、70、60、45、40、35、30、25、20、15、10m。
    2.视距限界:平面弯道在限界内清除高于1.2m的障碍物,包括乔木和灌木,并设警告标志,以保证安全。纵向视距通常设置最小竖曲线半径的方法来保证。交叉口视距要满足视距三角形要求。

第42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当几条同向车道上的车流成分一样,彼此之间又无分隔带时,由于驾驶人员惯于选择干扰较少的车道行驶,故靠近道路中线的车道通行能力最高,而并列于其旁的车道,通行能力则依次逐条递减。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6:机动车道;
    1.车道宽度:宽度决定于车辆的车身宽度,以及车辆在横向的安全距离。
    (1)车身宽度:大卡车2.5m;大客车2.6m;小汽车2.0m。
    (2)横向安全距离:决定于车辆在行驶时摆动、偏移的宽度,以及车身与相邻车道或人行道侧在边缘必要的安全间隙,同车速、路面质量、驾驶技术、交通秩序等因素有关。一般可取为1.0~1.4m。
    (3)车道宽度:一般城市主干路小型车道宽度选用3.5m;大型车车道或混合行驶车道选用3.75m;支路车道最窄不宜小于3m;供沿路边停靠车辆的车道为2.5~3.0m。
    2.机动车道一个方向的通行能力:
    在多车道的情况下,彼此之间又无分隔带,靠近道路中线的车道通行能力最高,而并列于其旁的车道,通行能力则依次逐条递减。
    3.机动车道宽度:
    理论上等于所需要的车道数乘以一条车道所需宽度。根据设计交通量和车道的通行能力,先大致估计一下车道数,然后以行驶在该路上的主要车辆,按一定的交通组织方案考虑车辆在横断面上的组合方式,初步确定出机动车道宽度,由此,求出机动车道的总通行能力与要求通过的设计交通量相比较。如果两者相适应,则此组合方式需要的总宽度即为设计的机动车道宽度。
    双向车道数一般不宜超过4~6条;一般车行道两个方向的车道数相等,车道总数为偶数,也可根据情况采用奇数;同一路线各段在城市中所处位置不同。机动车道宽度不应强求一致;根据各地城市道路建设经验的规定:双车道一般7.5~8.0m;三车道10.0~11.0m;四车道13.0~15.0m;六车道19.0~22.0m。

第43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抛物线形路拱适用于沥青类路面,路宽4车道以内的道路;直线形路拱常用于路面宽、横坡较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高级路面宽度超过20m的可采用折线形路拱。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10:道路横坡;
    横坡大小取决于路面材料与道路纵坡度,人行道、车行道、绿带的宽度及当地气候条件。一般取值为0.5%~1%。
    路拱基本形式有抛物线型、直线型和折线型3种。小于20m宽的车行道用抛线型,宽度超过20m时,可采用直线型路拱或折线型路拱。

第44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规范规定机动车车道数为4条或人行横道长度大于30m时,应在道路中央设置安全岛。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19:平面交叉;
    1.形式:十字形交叉口,x字形交叉口,t字形交叉口,错位交叉口,y字形交叉口,复合交叉。
    2.消灭交叉口冲突点的方法:渠化交通、交通管制、立体交叉。
    3.交通组织要求与内容:
    a.要求:确保行人和车辆安全,使车流和人流受到最小阻碍,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适应各道路的交通流量要求。另外还要考虑与地下管线、绿化、照明、排水及交叉口建筑的配合协调等。
    b.内容:选择交叉口类型及其设计;确定视距三角形和交叉口红线位置;交叉口交通管制和组织、位置、必要的设施;竖向设计。
    4.平面交叉口设计:
    视距三角形:由两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在交叉口所组成的三角形。其最不利情况,即最靠右的第一条直行车道与相交道路最靠中的一条车道所构成的三角形。视距三角形内不得有阻挡驾驶人员的视线物体存在。
    交叉口转角半径:根据道路性质、横断面形式、车速来确定。一般城市道路主干路转角半径为15~25m,次干路8~10m,支路5~8m,单位出入口3~5m。
    人行横道:设在转角曲线起点以内,其宽度一般为4~10m,停止线设在人行横道线外侧1~2m处。
    交叉口段宽:进口段长度一般50~75m,增拓段宽度应不小于3.0m;出口段长度一般20~40m,增拓段宽度应不小于3.0m。
    5.环形交叉口设计:
    环形交叉口中心岛多采用圆形,也可采用椭圆形中心岛,使长轴沿主干道方向。以交织方式完成直行同右转车辆进出路口的行驶。环道上一般布置三条机动车道,同时设置一条专用非机动车道,宽度选择18m左右比较适当。环道上行车速度按0.5倍路段设计行车速度。
    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较低,一般不适用于快速路和主干道。
第45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污水是指:排入城市排水管道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总和。

考点:
第二章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考点4:城市排水分类;
    按照来源和性质分3类: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雨、雪水)。城市污水指排入城市排水管道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总和。

第46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配电网由高压、低压配电网等组成。高压配电网电压等级为1~10kv,低压配电网电压等级为220v~1kv。

考点:
第三章  城市供电工程规划 ☆☆☆☆☆考点8:电压等级;
    电力线路电压等级有:500kv、330 kv、220 kv、110 kv、66 kv、35 kv、10 kv、380/220v等八类。其中城市一次送电电压为500 kv、330 kv、220 kv,二次送电电压为110 kv、66 kv、35 kv;高压配电电压为10 kv,低压配电电压为380/220v。
    城市电网结线方式有:放射式、多回线式、环式、格网式和连络式。
    一次送电网宜采用环式,二次送电网结构应与当地城建部门协商。高压配电网采用放射式、环式和多回线式;低压配电网采用放射式,环式或格网式。

第47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给水管网是给水工程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应合理布置,不仅能保证供水,并且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考点12:输水管渠选线;
    应根据城市条件规划,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力求缩短线路长度,尽量沿现有道路布线,减少占用农田量,减少拆迁,减少投资;选择最佳地形、地质条件,努力避开不良地质地段,以降低造价,便于管理;远近期建设相互结合。

第48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年平均增长率法是直接的统计方法,宜用于近期预测,但因其计算误差随着年份而累积,故不宜用于用电的远期预测。

考点:
第三章  城市供电工程规划   ☆☆☆☆考点4:城市用电负荷预测方法;
    1.产量单耗法;
    2.产值单耗法;
    3.用电水平法;
    4.按部门分项分析叠加法;
    5.大用户调查法;
    6.年平均增长率法;
    7.经济指标相关分析法;
    8.电力弹性系数法;
    9.国际比较法等。
    其中用电水平法中涉及的各功能分区用电水平分别为:
    农业区用电水平:d=3.5~28万kwh/km2;
    中小工业区d=2000~4000万kwh/k㎡;
    大工业区d=3500~5600万kwh/k㎡;
    居民区d=4.3~8.5万kwh/k㎡。
    以上①~⑥是直接的统计方法,宜用于近期预测;⑦~⑧是比较先进的预测方法,其误差是一次性的,是应推广采用的。

第49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1n·m3燃气安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燃气的热值,单位为mj/n·m3。低热值为12~13,中热值为20,高热值为30。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燃气工程规划 ☆☆☆☆☆考点4:城市燃气负荷预测;
    1.城市燃气种类:
    按来源分为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气石油、生物气4大类。按照值分类,分为高热值、中热值和低热值燃气。
    2.燃气供应对象与供气标准
    我国燃气的供应一般为民用优先。
    标准:燃气的日用气量与小时用气量是确定燃气气源、输配设施和管网管径的主要依据。
    3.预测方法
    通常采用比例估算法与不均匀系数法进行燃气负荷预测。
    不均匀性分3种:月不均匀性、日不均匀性和小时不均匀性。其中小时不均匀系数最大,日不均匀系数最小。

第50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二级管网系统是指具有中压和低压两个压力级制的城市地下管网系统,供气安全性高,安全距离易保证,但增加管道长,投资费用高。城市老城区中心区一般街道狭窄房屋密集,适于中压b二级管网。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燃气工程规划   ☆☆☆☆考点7:供气管网形制;
    供气管网:按布局方式分有环状管网和枝状管网两种。
    按不同压力级制数量分:一级管网系统、二级管网系统、三级管网系统和混合管网系统四类。
    其中一级管网系统分为低压或中压一级管网。低压一级管网适用于2~3km的城市地区;中压一级管网适用于新城区或安全距离可以保证的地区。二级管网系统是具有中压和低压两个压力级制的管网,供气安全性好,投资费用高。其中中压b二级管网适用于城市中街道狭窄的密集地区。三级管网具有高、中、低3个压力级制的管网,系统复杂,投资大,适用于大、中城市。

第51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电话局的出局电缆的线对数是决策电话设备终期容量的主要依据。

考点:
第六章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 ☆☆☆☆☆考点5:电信系统规划;
    1.电话需求量预测
    每座电话端局的终期容量为4~6万门,每处电话站的终期设备容量为1~2万门。
    2.城市电话局所选址
    选址的环境条件应尽量安全,服务方便,技术合理和经济实用。
    3.线路布置规划
    合理确定线路路由和线路容量是电话线路规划的两个重要因素。
    线路占总投资的50%左右。线路敷设最理想是采用管道埋设,其次是直埋。管道中心线应与道路中心线或建筑红线平行。管道埋深不宜小于0.8m,埋深不宜超过1.2m。直埋电缆、光缆埋深应为0.7~0.9m。市话电缆线路不应与电力线路合杆架设,不可避免与1~10kv电力线合杆时,电力线与电信电缆之间净距不应小于2.5m;与1kv电力线合杆时,净距不应小于1.5m。
    4.移动电话网规划
    移动电话网根据其覆盖范围,采用大区、中区或小区制式。大区系统服务半径为30km左右,亦可大于60km,用户容量小,一般几十至几百户,多到几千至一万户;小区制系统的基本分区半径为1.5~15km,容量为100万户;中区制界于大区制和小区制之间,服务半径15~30km,容量为1000~10000户。
    5.微波通信规划
    微波路由走向应成折线,各站路径夹角宜为钝角。
    在传输方向的近场区内,天线口面边的锥体张角20°,前方净空距离为天线直径d的10倍范围内,应无树木、房屋和其他障碍物。
第52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移动电话网根据其覆盖范围,采用大区、中区和小区制式,以及组网结构。大区系统一般几十至几百户,多到几千至一万户,用户容量小;小区制容量为100万户;中区制容量为1000~10000户。

考点:
第六章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 ☆☆☆☆☆考点5:电信系统规划;
    1.电话需求量预测
    每座电话端局的终期容量为4~6万门,每处电话站的终期设备容量为1~2万门。
    2.城市电话局所选址
    选址的环境条件应尽量安全,服务方便,技术合理和经济实用。
    3.线路布置规划
    合理确定线路路由和线路容量是电话线路规划的两个重要因素。
    线路占总投资的50%左右。线路敷设最理想是采用管道埋设,其次是直埋。管道中心线应与道路中心线或建筑红线平行。管道埋深不宜小于0.8m,埋深不宜超过1.2m。直埋电缆、光缆埋深应为0.7~0.9m。市话电缆线路不应与电力线路合杆架设,不可避免与1~10kv电力线合杆时,电力线与电信电缆之间净距不应小于2.5m;与1kv电力线合杆时,净距不应小于1.5m。
    4.移动电话网规划
    移动电话网根据其覆盖范围,采用大区、中区或小区制式。大区系统服务半径为30km左右,亦可大于60km,用户容量小,一般几十至几百户,多到几千至一万户;小区制系统的基本分区半径为1.5~15km,容量为100万户;中区制界于大区制和小区制之间,服务半径15~30km,容量为1000~10000户。
    5.微波通信规划
    微波路由走向应成折线,各站路径夹角宜为钝角。
    在传输方向的近场区内,天线口面边的锥体张角20°,前方净空距离为天线直径d的10倍范围内,应无树木、房屋和其他障碍物。
第53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考虑以四幢楼为大小,一般即70m左右。

考点:
第七章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工程规划   ☆☆☆☆考点8:废弃物处理;
    废物箱设计应注意美观、卫生、耐用、并防雨、阻燃。间隔:商业大街:25~50m;交通干道:50~80m;一般道路:80~100m;居住区主要道路:100m。
    垃圾管道在低层和多层住宅不宜设置,高层住宅可以,但要注意卫生防护及清洁,其有效断面应大于等于0.6m×0.6m。
    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70m。垃圾压缩站服务半径以500m左右为宜,四周距住宅至少8~10m。垃圾转运站要尽可能靠近服务区域中心或产生垃圾最多的地方,交通要便利,作业区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垃圾填埋场填埋完工后,至少3年内(即不稳定期)封场监测,不准使用。达到安全期后不能作为工厂、住宅、公共服务、商业等建筑用地,可作为绿化用地、造地种田、人造景园、堆肥场、无机类物质堆放场等。
    环境卫生汽车停车场用地可按每辆大型车用地面积不少于200㎡计算。通往环境卫生设施的通道宽不小于4m,作业点回车面积至少12m×12m。
第54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第四章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考点4:传感器;
    多光谱扫描仪(mss):图像为4个通道,图像的空间分辨率约为79m×79m;
    专题制图仪(tm):通道数7,热通道tm6分辨率为120m×120m,tm1、tm2、tm3、tm4、tm5、tm7分辨率均为30m×30m;
    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hrv):有4个通道,分别对应于黄、红、近红外波段和全色波段,全色波段分辨率为10m×10m,其余三个波段均为20m×20m,可制作1:50000~1:100000城市地形图。一张hrv图可包揽一般的大城市。

第55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图像增强是通过光学的或数学计算的方法对图像进行若干处理,以突出显示我们所感兴趣的地物信息或其他空间信息,提高图像的可解译性。

考点:
第四章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考点6:遥感图像解译;
    几何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获取信息的时间为衡量遥感信息质量的主要指标。解译遥感图像就是判读图像的光谱特征、几何特征、物体和物体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城市规划行业的判读图像解译以目视为主、计算机判读为辅,需要相当的经验。一般来说,经过解译的、数字化的遥感信息才可作为gis的数据库。
    建筑物: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影像上:石棉瓦呈灰白色,沥青粉砂呈浅灰色,水泥平顶呈灰色,铁皮呈灰黑色。
    道路:水泥路呈灰白色,土路、沥青路灰一些。近红外图像十分明亮。
    水体:彩红外航片呈黑色,有机物含量大的重污染水体呈黑色。热红外图像上呈亮色调。
    植被:彩红外航片呈红色调。

第56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在技术不变或在技术一定的条件限制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先是引起投资收益率升高,升高至一定程度后,边际产出变化不大,但边际成本将明显上升,边际投资收益率就会开始下降。

考点:
第四章  城市土地经济问题 ☆☆☆☆☆考点2:土地的经济特征;
    土地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具有固定性、差异性、耐久性等自然特征。
    经济特征:稀缺性、边际效益递减性、土地利用方式变更的困难性、区位的效益性。

第57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其《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中指出,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不是产值的绝对水平,也不是人均的产值,也不是资本存量的增长,而是经济中制造业部门的若干产业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考点:
第六章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经济研究 ☆☆☆☆☆考点2:经济增长;
    1.定义: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收入和产出的扩大,它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的变动来衡量。
    经济发展的含义广泛,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没有增长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但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代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除了收入的提高外,还应含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随农业比重的下降而工业比重上升,以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货币表示的,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最概括、最重要的指标。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或体现这部分价值的产品,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或其价值,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总指标,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人数增加而增长。
    2.经济发展程度,国际上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通常是通过工业化的测度来评价经济的总体发展程序。主要理论有:霍夫曼定理、工业发展阶段论、产业成长阶段论、产业结构演进论、罗斯托的"起飞论"。
    3.经济增长机制,城市经济增长和国民经济一样,表现为实物、价格、人口的增长三个方面。包括两个方面理论:需求指向理论、供给基础理论。经济增长的方式有二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的路径为四个阶段:要素推动的发展阶段,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创新推动阶段,财富推动阶段。
    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开放度,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经济体制。
    4.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经济增长的路径方面,经济高度聚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使产业形态从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从而完成由资本推动向创新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第58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产业成长阶段论根据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低,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农业化、工业化、后工业化三大时期。农业化社会--第一产业占gnp比重高于第二、三产业;工业化社会--第二产业占gnp比重高于第一。三产业;后工业化社会--第三产业占gnp比重高于第一、二产业。

考点:
第六章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经济研究 ☆☆☆☆☆考点2:经济增长;
    1.定义: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收入和产出的扩大,它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的变动来衡量。
    经济发展的含义广泛,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没有增长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但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代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除了收入的提高外,还应含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随农业比重的下降而工业比重上升,以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货币表示的,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最概括、最重要的指标。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或体现这部分价值的产品,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或其价值,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总指标,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人数增加而增长。
    2.经济发展程度,国际上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通常是通过工业化的测度来评价经济的总体发展程序。主要理论有:霍夫曼定理、工业发展阶段论、产业成长阶段论、产业结构演进论、罗斯托的"起飞论"。
    3.经济增长机制,城市经济增长和国民经济一样,表现为实物、价格、人口的增长三个方面。包括两个方面理论:需求指向理论、供给基础理论。经济增长的方式有二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的路径为四个阶段:要素推动的发展阶段,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创新推动阶段,财富推动阶段。
    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开放度,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经济体制。
    4.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经济增长的路径方面,经济高度聚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使产业形态从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从而完成由资本推动向创新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第59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产业结构演进论划分的经济发展时期是传统结构阶段。二元结构时期、复合结构阶段、先进技术主导结构阶段及高度化结构阶段。高度化结构阶段是以完善的高技术体系为标志的。

考点:
第六章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经济研究 ☆☆☆☆☆考点2:经济增长;
    1.定义: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收入和产出的扩大,它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的变动来衡量。
    经济发展的含义广泛,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没有增长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但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代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除了收入的提高外,还应含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随农业比重的下降而工业比重上升,以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货币表示的,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最概括、最重要的指标。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或体现这部分价值的产品,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或其价值,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总指标,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人数增加而增长。
    2.经济发展程度,国际上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通常是通过工业化的测度来评价经济的总体发展程序。主要理论有:霍夫曼定理、工业发展阶段论、产业成长阶段论、产业结构演进论、罗斯托的"起飞论"。
    3.经济增长机制,城市经济增长和国民经济一样,表现为实物、价格、人口的增长三个方面。包括两个方面理论:需求指向理论、供给基础理论。经济增长的方式有二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的路径为四个阶段:要素推动的发展阶段,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创新推动阶段,财富推动阶段。
    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开放度,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经济体制。
    4.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经济增长的路径方面,经济高度聚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使产业形态从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从而完成由资本推动向创新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第60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经济的增长和国民经济一样,表现为实物、价格、人口的增长三个方面,其过程就是经济要素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乃至经济单位之间流动与累积的过程,其变化也都反映为投资与收入的相对变化。

考点:
第六章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经济研究 ☆☆☆☆☆考点2:经济增长;
    1.定义: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收入和产出的扩大,它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的变动来衡量。
    经济发展的含义广泛,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没有增长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但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代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除了收入的提高外,还应含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随农业比重的下降而工业比重上升,以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货币表示的,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最概括、最重要的指标。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或体现这部分价值的产品,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或其价值,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总指标,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人数增加而增长。
    2.经济发展程度,国际上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通常是通过工业化的测度来评价经济的总体发展程序。主要理论有:霍夫曼定理、工业发展阶段论、产业成长阶段论、产业结构演进论、罗斯托的"起飞论"。
    3.经济增长机制,城市经济增长和国民经济一样,表现为实物、价格、人口的增长三个方面。包括两个方面理论:需求指向理论、供给基础理论。经济增长的方式有二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的路径为四个阶段:要素推动的发展阶段,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创新推动阶段,财富推动阶段。
    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开放度,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经济体制。
    4.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经济增长的路径方面,经济高度聚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使产业形态从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从而完成由资本推动向创新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第61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20世纪 90年代,世界城市化步伐强劲,原先预测的世界城市化水平超过50%,要到2000年以后才能实现,而至1998年这个指标已经提前实现。

考点:
第六章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经济研究     ☆☆☆考点1:城市化;
    城市经济学把各种活动因素在地理上的大规模集中称为城市。城市发展的根本依据是聚集经济效益,当地理上的紧密接近能够为企业产生外在利益时,就出现了聚集经济效益。

第62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化地区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限,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目的而提出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城市建成区(bui1t-upterritory)。每一个城市化地区由中心城市和它周围的密集居住区(urban fringe)组成,合计入口在5万人以上。

考点:
第二章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考点23:城市边缘区;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地域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中最复杂、最富变化的地区,是一个城市功能和乡村功能互为渗透,社会经济发展特殊而又十分活跃的地带。
    1.范围划分指标:实际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特点;与中心城市的联系程度;原有行政区的完整性。
    2.结构:城乡连续带(城市边缘区)分为4个带,即,内边缘带、外边缘带、城市阴影区、外围农业区。
    3.特点:社会经济结构的复杂性、动态性、依附性。

第63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第二章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考点22:城市中心商务区;
    cbd最早由美国学者伯吉斯于1923年的"同心圆模式"中提出的,认为城市的中心是商业汇聚之处,以零售业和服务业为主。各国城市中心商务用地的划分是不同的,但一般将中心商务高度指数(cbhi)、中心商务强度指数(cbii)、中心商务建筑面积指数比率(cbi)3项指标综合使用,来界定cbd。通常cbhi>1,cbii>50%,后来戴维斯认为cbii>4,cbii>80%的地区为"硬核"。
    中心商务区第一圈一般是零售业集中区,以大型百货商场和高档购物商店为主;第二圈是零售服务业,底层为金融业,高层为办公机构的多层建筑集中区;第三圈以办公机构为主,旅馆也多见;第四圈以商业性较弱的活动为主。

第64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零售业郊区化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的。首先,大量居民郊区化,使得人们的购买力大规模外移;第二,城市高速公路的发展和轿车的普及化,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流动性;第三,人们购物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一次大量购物,并要求将购物和其他社会活动,如娱乐、交往等结合起来,以上三个因素的直接结果就是郊区大规模商场的建立。

考点:
第二章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考点22:城市中心商务区;
    cbd最早由美国学者伯吉斯于1923年的"同心圆模式"中提出的,认为城市的中心是商业汇聚之处,以零售业和服务业为主。各国城市中心商务用地的划分是不同的,但一般将中心商务高度指数(cbhi)、中心商务强度指数(cbii)、中心商务建筑面积指数比率(cbi)3项指标综合使用,来界定cbd。通常cbhi>1,cbii>50%,后来戴维斯认为cbii>4,cbii>80%的地区为"硬核"。
    中心商务区第一圈一般是零售业集中区,以大型百货商场和高档购物商店为主;第二圈是零售服务业,底层为金融业,高层为办公机构的多层建筑集中区;第三圈以办公机构为主,旅馆也多见;第四圈以商业性较弱的活动为主。

第65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在西方城市规划领域兴起了倡导性规划运动。这一运动的主旨就是规划师对公众的重新认识和促进公众对规划过程的参与。城市规划成为公众各方之间以及公众与政府机构之间达成的一种"契约",这种契约经过各方的多次协调和讨价还价,而在各自的意愿和利益上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均衡,经过立法机构的批准而成为合法的文本,成为约束各方今后行为的规范。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 ☆☆☆☆☆考点6: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思维;
    1.二战后社会规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面临战后重建和发展问题,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要内容。50年代后,以第十小组为代表的思想是以人为核心的物质空间规划,提出的流动、生长、变化思想为城市规划的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起点。60年代中期后,在西方城市规划领域兴起了倡导性规划运动,旨在促进让规划师对公众的重新认识和促进公众对规划过程的参与。
    2.社会隔离: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相互竞争又相互依赖这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促进了人类在空间中的集中与分离,由此形成大小不同的社区,并促进了这些社会的分化与发展。
    按照层次体系将个人组织为阶级或阶层被称为"社会分层"。社会分层一般可以被看成一个充满价值的社会分化形式,其中个人和群体从高到低排成序级。社会分层体系是社会需求的结果。社会分层则揭示了城市的内在结构,是以财富、权力和声望的获取机会为标准的社会地位的排列模式。社会阶层是以职业和收入来划分的,在多民族不平等的城市中,种族则是决定阶层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社会隔离表现在城市生活中最明显的是居住隔离。社会分层是社区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社区分层与生活方式、交往模式、生活机遇、居住地等有关。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各社会阶层在城市中的居住分布是呈扇形的,沿交通轴线延伸;不同家庭结构的人们居住分布呈同心圆状;种族、民族因素的存在,使其居住状态不符合社会分层和家庭规模而形成的分布规律。
    3.社会整合:包括制度性整合、功能性整合、认同性整合3个部分的整合机制,分别从社会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3个方面对城市社会进行整合。
    4.城市更新:是城市的自我调节机制,与旧区改造、城市改建不同,更为强调城市功能体系上的重构与重组这一过程,比单纯的旧区改建、城市改造等完整的多。城市更新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发展演变趋向:
    a.城市更新政策的重点从大量贫民窟清理转向社会邻里环境的综合整治和邻里活力的恢复振兴;
    b.单纯的物质环境改善规划转向社会规划、经济规划和物质环境规划相结合的综合性更新规划;
    c.方法从急剧的动外科手术式酌推倒重建转向小规模、分阶段和适时谨慎的渐进式改善,强调城市更新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更新过程。
    5.公众参与:公众参与规划事业可以满足市民自治要求,进而促进民主的思想;在不改变现存体制的原则下,鼓励市民去支持政府,以维持社会安定;使市民更能接受政府的决定;强化市民对政府的监督;增加市民的信任,削弱市民的离心倾向。
    强调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不是单指公众个体的参与,是强调社团、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6.城市管理:是将经济、社会、生态等可持续发展、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知识等生产要素综合包融在内的整体管治。管治的兴起,是对过去由国家进行的协调失败的事例做出的简单的周期性反应,更是对市场调节失败做出周期性的反应。

第66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任何社会现象内部都包含有多种因素,或称变量。这些因素或变量之间或者无直接关系或者有直接关系。在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直接关系,即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或互为消长关系的情况下,如果依存关系是固定的、有规律的,而且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值是固定的,这种关系称为函数关系。如果变量之间存在着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但具体关系值
是不固定的,这种关系称为相关关系,反映这种相关关系的统计量为相关系数。

考点:
第二章  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考点1:城市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1.社会调查的基本类型
    根据调查涉及的范围和对象,调查类型有普遍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2.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确定研究的目的、研究前的准备、设计研究方案、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3.收集资料方法
    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文件法。其中问卷法是现代城市社会学调查研究中使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有两种类型,开放型问卷、封闭型问卷。
    4.经验研究法
    主要有社会观察法、社会实验法、社会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其中社会实验法是迄今为止最严密、最科学的经济研究法。
    5.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法、社会因素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功能分析法。
    (2)社会统计分析方法:描述性分析和说明性分析。统计量包括:频数、频率、公数值、中位数、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

第67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生态演替是一种更新过程,这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及内部自我调节的结果。城市生态系统向结构复杂、能量最优利用、生产力最高的方向的演化称为正向演替;反之称之为逆向演替。

考点:
第二章  城市生态系统     ☆☆☆考点1:城市生态系统定义;
    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第68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能源结构是指能源总生产量和消费量的构成及比例关系,与能源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城市所在地区、城市经济结构特征等密切相关。反映该国生产技术发展水平。

考点:
第二章  城市生态系统 ☆☆☆☆☆考点4: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1.生产功能:生物生产、非生物生产。
    2.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能量的传递与转化过程。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这三大功能类群顺序流动;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只能一次流过,不能循环逆转;能量沿生产者、消费者顺序逐级减少。
    能源结构是反映国家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和一次能源用于发电的比例是反映城市能源供应现代化水平的两个指标。
    3.物质循环:城市生态系统所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性,既有输入又有输出,生产性物质远远大于生活性物质,物质流缺乏循环,物质循环是在人为状态下进行,循环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物。
    4.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各生命成分,即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行为信息之间的流动。

第69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我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不仅复杂,而且因地制宜,国家已公布了几种环境质量标准及地方法规,已形成了成熟体系,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

考点:
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   ☆☆☆☆考点3:预防或减少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措施;
    以污染控制为宗旨,从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两方面着手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建设项目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2.遵循自然法则;
    3.建立绿地系统;
    4.合理利用城市土地;
    5.保护重点生态环境目标;
    6.防止城市自然灾害。
    加强科学性和可行性。
    科学性是指所提措施应满足环境功能保护的客观需要;可行性是指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水平上可能实施的保护措施和所能达到的保护水平。

第70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社区的构成要素有地域、人口、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以及地域感。地域是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区居民从事生产、生活活动的依托。人口的数量、集散的疏密程度以及人口素质等,是社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   ☆☆☆☆考点9: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概念;
    社会(community)一词最初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的。至今已有100多种定义。其构成要素有4个:地域、人口、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地缘感。通常指一群人住在同一地域因而产生了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准则,那么这一群人及其所居住的地区称为社区。
    社区远远超越了地理意义,它包括基本关系的各种要素、唯情论、归属感、感情深度和对某人、某地或某种意识形态的信仰。反映了社会关系发展的水平和持续的程度。

第71题
试题答案:acd
试题解析:
提示:降水资料的确定,主要是针对建筑物的选址、布局、竖向设计、排水防洪设计,以及管线布置、项目施工等的直接影响,一般所需的资料除选项acd外,还有积雪最大厚度、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等。

考点:
第二章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考点10:竖向设计;
    1.选择场地平整方式和地面连接形式
    场地的平整方式主要有3种,即平坡式(<3%)、台阶式(>8%)和混合式。不同高程地面的分隔可采用一级或多级组合的挡土墙、护坡、自然土坡等,其交通联系可以用台阶、坡道、架空廊等形式解决。在确定场地平整方式和地面连接形式时,必须考虑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2.确定场地地坪、道路及建筑的标高
    确定设计标高,必须根据用地的地质条件,结合建筑的错层等使用要求和基础情况,并考虑道路,管线的敷设技术要求,以及地面排水的要求等因素,本着减少土石方量的原则来进行。
    3.拟定场地排水方案
    应根据场地的地形特点划分场地的分水线和汇水区域,合理设置场地的排水设施(明沟或暗管),做出场地的排水组织方案。其中还应特别注意防洪、防山洪的要求。
    4.土石方平衡
    计算场地的挖方和填方量,使挖方、填方接近平衡,且土石方工程总是达到最小。
第72题
试题答案:bd
试题解析:
提示: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0.10条规定:环形消防车道应至少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供大型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5m×15m。

考点:
第二章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考点7:城市规划对设计的要求;
    1.用地范围及界限
    掌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上划定的几条控制线:道路中心线、道路红线、绿化控制线、用地界线、建筑控制线等的含义。
    2.与城市道路的关系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路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基地与道路红线连接时,一般以退道路红线一定距离为建筑控制线。建筑物一般均不超过建筑控制线建造。属于公益上需要的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经当地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可突入道路红线建造。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线,均不得突入道路红线。
    3.场地出入口
    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其通路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起不应小于70m;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最边缘不应小于5m;距公共交通站点不应小于10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物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人员密集的建筑基地执行当地规划部门的条例和有关专项建筑设计规范。
    4.建筑限高
    当城市总体规划有要求时,应按规划要求限制高度;市、区中心临街建筑物、航空港、电台、电信、微波通信等周围的建筑物,应按有关净空要求控制建筑高度。在城市一般建设地区的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烟囱等,可不计入建筑控制高度,但应符合城市规划实施条件的规定。
    5.停车场车位数量
    按建筑规模及规划部门要求设置相应面积。
    6.指标控制
    建筑强度方面的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总建筑面积等。环境质量方面的量化指标主要包括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口净密度、人口密度等。
    7.场地总平面设计
    是对建设项目诸多内容的总体安排与统筹,应充分考虑其使用功能和要求,建设地区的自然与人工环境以及经济技术的合理性因素,对场地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建筑组合、绿化与环境设施布置,以及环境保护做出合理的安排,使之成为统一有机整体。

第73题
试题答案:ac
试题解析:
提示:根据《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第3.1.6条规定: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或最高住户人口层楼面距底层室内地面的高度在16m以上的住宅,应设置电梯。

考点:
第一章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考点15:电梯;
    电梯在层数较多的民用建筑中或某些特殊需要的建筑中,与楼梯相配合共同来解决垂直运输,在高层建筑中是主要的交通形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设置电梯的同时,必须配置辅助楼梯,供电梯发生故障时使用;
    2.当建筑在8层左右时,电梯与楼梯起着同等重要作用,宜将两者靠近布置。当住宅建筑8层以上,公共建筑24m以上时,电梯就成为主要交通工具。每个服务区的电梯不宜少于2台,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4台,双侧排列不应超过8台。
    3.每层电梯的出入口前,应留有疏散的空间,以免进出人流形成拥挤阻塞现象。

第74题
试题答案:bcd
试题解析:
提示:北京四合院中轴对称、内外有别、尊卑有序、自有天地,强烈地反应了封建宗法制度。

考点:
第六章  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考点1: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
    2.木构造的特色;
    3.单体建筑的构成:简单、真实、有机;
    4.建筑群的组合多样性;
    5.建筑与环境紧密结合;
    6.建筑类型多样化;
    7.工官制度严格。

第75题
试题答案:acd
试题解析:
提示:现代建筑的设计思想,在建筑美学上反对外加装饰,认为建筑的美在于其空间的容量与体量在组合构图中的比例与表现,还提出了所谓四向度的时间--空间的构图手法。

考点:
第七章  外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考点10:二战后建筑思潮;
    1.对"理性主义"的充实与提高:以格罗皮乌斯和他的包豪斯与勒·柯布西耶为代表。代表作如tac设计事务所的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2.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先流行于美国,以密斯为代表的纯净、透明与施工精确的钢和玻璃盒子作为这一倾向的代表。代表作为西格拉姆大厦。
    3."粗野主义"倾向:代表人物是勒·柯布西埃、史密森夫妇、丹下健三等。代表作为马赛公寓、昌迪加尔行政中心,是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以及它们的直接组合。
    4."典雅主义"倾向:代表人物是斯东、雅马萨奇、约翰逊。代表作谢尔屯艺术纪念馆、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
    5.注重"高度工业技术"倾向:代表人物是皮阿诺、罗杰斯。代表作为1976年在巴黎建成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特点:主张用最新的材料和各种化学制品来制造体量轻、用料少、能够快速、灵活地装配、拆卸和改建的结构与房屋。
    6.讲究"人情化"和"地方性"倾向:代表人物是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代表作为珊纳特赛罗镇中心的主楼。这种倾向原则上肯定建筑除了满足生活功能之外,还应满足心理感情需要。
    7.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代表人物是赖特、贝聿铭等。代表作为流水别墅、古根汉姆博物馆、朗香教堂、纽约肯尼迪机场。这种倾向主张要使每一房屋与每一场地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与特征,变化多端。大致有3种手段:a.运用几何形构图;b.运用抽象的象征;c.运用具体的象征。
    8.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的机器美学,肯定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主要特征为:a.文脉主义;b.引喻主义;c.装饰主义。代表人物为文丘里。代表作为文丘里的老年人公寓和摩尔的新奥尔良市的意大利喷泉广场。
第76题
试题答案:ac
试题解析:
提示:汽车在平曲上行驶时,各个车轮行驶的轨迹是不相同的,靠曲线内侧的后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小,而靠曲线外侧的前轮所行驶的半径最大,因此,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占有的行车部分宽度要比直线路段大。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16:平曲线上的超高、加宽与曲线衔接;
    超高的大小取决于曲线半径的大小,超高横坡小于路拱横坡时,亦选用等于路拱横坡的超高。超高缓和段长度不宜过短,一般不宜小于15~20m。曲线路段上车行道需加宽,与平曲线半径、车型尺寸、计算行车速度等有关。
    从加宽前的直线段到全加宽的曲线段,其长度应与超高缓和段与缓和曲线长度相等。若遇到不设缓和曲线与超高的平曲线,其加宽缓和段长度亦不宜小于10m,并按直线比例方式渐加宽。当受地形、地物限制,采取内侧加宽有困难时,也可将加宽全部或部分设置在曲线外侧。
    当曲线加宽与超高同时设置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与超高缓和段长度相等,内侧增加宽度,外侧增加超高。不设超高的两相邻反向曲线,可直接相连;若有超高,则两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应至少等于两个曲线超高缓和段长度之和。

第77题
试题答案:bc
试题解析:
提示:在交叉口对自行车进行合理组织,可以维护交叉口交通秩序,提高其通行能力,可以设置自行车有转弯专用车道,设置左转弯候车区,停车线提前法,两次绿灯法,设置自行车横道。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21:交叉口自行车交通组织方法;
    1.设置自行车右转弯专用道;
    2.设置左转弯候车区;
    3.停车线提前法;
    4.两次绿灯法;
    5.设置自行车横道。

第78题
试题答案:abc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指明道路情况和对交通要求的设备,我国城市道路上所用的交通标志共分3类34种。其中指示标志9种,警告标志7种,禁令标志共18种。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1:城市道路设计的内容;
    城市道路设计包括: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路面设计、交通管理设施设计。

第79题
试题答案:ab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排水主要考虑地形坡度,竖向规划反映地形坡度。

考点:
第二章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考点2:城市排水工程分区规划内容深度;
    1.估算分区的雨、污水排放量;
    2.按照确定的排水体制划分排水系统;
    3.确定排水干管位置、走向、服务范围、控制管径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第80题
试题答案:ad
试题解析:
提示:经济指标相关分析法:将用电量的增长视为人口及其他经济部门发展所带来的结果,因此可采用与各个影响因素有关的年平均增长率相关原理对用电量的发展进行预测。电力弹性系数:是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值的增长速度与用电量增长速度之间保持一定的合理比值。以上两种方法其误差是一次性的,并且误差值也较小。

考点:
第三章  城市供电工程规划   ☆☆☆☆考点4:城市用电负荷预测方法;
    1.产量单耗法;
    2.产值单耗法;
    3.用电水平法;
    4.按部门分项分析叠加法;
    5.大用户调查法;
    6.年平均增长率法;
    7.经济指标相关分析法;
    8.电力弹性系数法;
    9.国际比较法等。
    其中用电水平法中涉及的各功能分区用电水平分别为:
    农业区用电水平:d=3.5~28万kwh/km2;
    中小工业区d=2000~4000万kwh/k㎡;
    大工业区d=3500~5600万kwh/k㎡;
    居民区d=4.3~8.5万kwh/k㎡。
    以上①~⑥是直接的统计方法,宜用于近期预测;⑦~⑧是比较先进的预测方法,其误差是一次性的,是应推广采用的。

第81题
试题答案:abc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电网的典型结线方式包括:放射式、多回线式、环式、格网式和连络线五种形式。

考点:
第三章  城市供电工程规划 ☆☆☆☆☆考点8:电压等级;
    电力线路电压等级有:500kv、330 kv、220 kv、110 kv、66 kv、35 kv、10 kv、380/220v等八类。其中城市一次送电电压为500 kv、330 kv、220 kv,二次送电电压为110 kv、66 kv、35 kv;高压配电电压为10 kv,低压配电电压为380/220v。
    城市电网结线方式有:放射式、多回线式、环式、格网式和连络式。
    一次送电网宜采用环式,二次送电网结构应与当地城建部门协商。高压配电网采用放射式、环式和多回线式;低压配电网采用放射式,环式或格网式。

第82题
试题答案:cd
试题解析:
提示:变电所包括两种:变压变电所即将低压变为高压,将高压变为低压;交流变电所即直流变交流,交流变直流。

考点:
第三章  城市供电工程规划 ☆☆☆☆☆考点7:城市电源规划;
    1.城市电源类型
    常分为城市发电厂和区域变电所二种基本类型。
    2.变电所
    (1)区域变电所选址应注意:接近负荷中心或网络中心,地势高而平坦,交通运输方便,设在污染的上风侧,不占或少占农田。
    其中110~500kv的变电所所址宜在百年一遇的高水位上,35kv变电所址标高宜在50年一遇的高水位处。
    (2)变电所:包括变压变电所和变流变电所。
    (3)变电所供电半径:变电所电压等级为35kv,变电所二次变电压为10kv,供电半径为5~10km;变电所电压等级为110kv,变电所二次变电压为35kv、10kv,供电半径为15~30km;变电所电压等级为220kv,变电所二次变电压为110kv、10kv,供电半径为50~100km。
    (4)发电厂规模:
    火力发电厂以装机容量划分规模为大、中、小型,对应装机容量分别为>25万kw、2.5~25万kw、<2.5万kw。

第83题
试题答案:cd
试题解析:
提示:选项cd属于邮政通信枢纽选址原则。邮政局、所选址还应考虑设在闹市区、居民集聚区、文化游览区、公共活动场所、大型工矿企业、大专院校所在地。

考点:
第六章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   ☆☆☆☆考点4:邮政系统工程规划;
    1.邮政需求量预测方法
    通常采用发展态势延伸法、单因子相关系数法、综合因子相关系数法等预测方法。
    2.邮政设施布置
    (1)邮政网点设置标准,根据人口密集程度和地理条件所确定的不同的服务人口数、服务半径、业务收入3项基本要素确定。
    (2)邮政通信枢纽选址:
    (a)局址应在火车站一侧,靠火车站台;
    (b)有方便的接发火车邮件的邮运通道;
    (c)有方便出入枢纽的汽车通道;
    (d)有方便供电、给水、排水、供热的条件;
    (e)地形平坦,地质条件良好;
    (f)周围环境符合邮政通信安全;
    (g)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3)邮政局所选址:
    (a)局址应设在闹市区、居民集聚区、文化游览区、公共活动场所、大型工矿企业、大专院校所在地;
    (b)交通便利,运输车辆易于出入;
    (c)应有较平坦的地形,地质条件良好;
    (d)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第84题
试题答案:bcd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为城市各项用地的控制高程规划,以达到工程合理、造价经济、空间丰富、景观优美的效果。其设计手法中,高程箭头法是常用方法,纵横断面法多用于地形比较复杂地区的规划,设计等高线法多用于地形变化不太复杂的丘陵地区的规划。

考点:
第十章  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     ☆☆☆考点7: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方法;
    一般采用高程箭头法、纵横断面法、设计等高线法。其中高程箭头法为常用方法;纵横断面法多用于地形比较复杂地区规划;设计等高线法多用于地形变化不太复杂的丘陵地区规划。

第85题
试题答案:ad
试题解析:
提示:除软件、硬件的质量,计算方法上的问题,以及输人操作的差错会带来误差外,数据自身的质量往往是影响应用的重要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位置精度、属性精度、逻辑上的一致性、完整性及人为因素等5个问题。

考点: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考点4:数据来源;
    gis系统的数据获得、输入有多种途径,工作量很大。
    1.来源:野外实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现场考察;社会调查与统计;利用已有资料。
    2.输入:属性数据输入一般是键盘输入,特殊情况下可以扫描输入、语言输入、汉字手写输入;空间信息输入常用手工数字化仪输入和扫描器输入。
    3.数据质量问题:
    位置精度、属性精度、逻辑上的一致性、完整性、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数据质量问题并不因为有了计算机而自动解决。

第86题
试题答案:ad
试题解析:
提示:依据遥感影像进行有关应用专题的研究,以给出定性或定量分析结论的过程,泛称为图像分析。主要方法有对比分析和统计分析。大气校正是图像复原的方法,反差扩大是图像增强操作的方法。

考点:
第四章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考点5:图像校正与信息提取的方法;
    1.几何校正。
    2.辐射校正。
    3.图像增强。
    4.对比分析。
    5.统计分析。
    6.图像分类。

第87题
试题答案:ac
试题解析:
提示:遥感绿化调查的优点是它获得的绿化信息具有覆盖范围大、时相一致、密度高、分布均匀,可做环境、绿化与人口密度、绿化与建筑容积率等相关分析,这对于研究绿化的环境效益与绿化分布结构的合理性等十分有益。传统的人口数量和统计报表方法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经常性的调查。

考点:
第四章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考点7: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土地使用调查,建筑物调查,结合土地、建筑调查估算城市入口,热场、热岛监测,绿化调查,大气、水体污染分析,固体废弃物分析调查,道路交通调查,景观分析。
    利用卫星图像估算人口适于50~250万人口的城市,而中、小城市一般以航空像片为宜。
    第一次将航空遥感技术用于马里兰州的一条公路的交通密度调查的是1927年美国的约翰逊。

第88题
试题答案:bd
试题解析:
提示:摄影和扫描是环境污染遥感调查常用的技术手段。大比例尺摄影图像适合于调查污染源的分布位置、规模及分析污染源周围的扩散条件等。多光谱扫描和热红外扫描等技术适合于监测河流、湖泊、海洋等各类水体的有机、无机污染及热污染等。

考点:
第四章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考点7: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土地使用调查,建筑物调查,结合土地、建筑调查估算城市入口,热场、热岛监测,绿化调查,大气、水体污染分析,固体废弃物分析调查,道路交通调查,景观分析。
    利用卫星图像估算人口适于50~250万人口的城市,而中、小城市一般以航空像片为宜。
    第一次将航空遥感技术用于马里兰州的一条公路的交通密度调查的是1927年美国的约翰逊。

第89题
试题答案:abc
试题解析:
提示:政府对某些企业的生产行为明令禁止,或制定强制性的污染排放标准等,是对市场的失效做出的纠正,它可以直接制止负外部性经济的发生。排污权交易通过使企业排污要付出成本而把污染的外部性内部化。在城市交通方面,许多国家的政府都采用了公共交通优先的政策,而对私人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收取较高的税费。制定这一公共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私人交通方式对城市环境质量、道路占用等方面的外部不经济性,使社会在交通方面的效益最大成本最小。

考点:
第三章  外部性问题   ☆☆☆☆考点2: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外部性的存在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表现,导出了政府干预市场的必要性。假设微观经济单位因其产生的外部经济而向得益者收取相应费用,或者因其产生的外部不经济而向受害者支付相应补偿,从而使经济意义上的外部性不存在,这被称为外部经济的内部化。政府可以通过对那些有负外部性的活动征税、收费和补贴那些有正外部性的活动来使外部经济内部化。

第90题
试题答案:ac
试题解析:
提示:土地的有限性不仅是指土地总量的恒定不变,而且指在某一地区用于某种特定用途的土地数量是有限的、排他的。增加某种用途的用地就必须减少其他用途的用地,永远无法达到满足所有需求的状态。

考点:
第四章  城市土地经济问题 ☆☆☆☆☆考点2:土地的经济特征;
    土地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具有固定性、差异性、耐久性等自然特征。
    经济特征:稀缺性、边际效益递减性、土地利用方式变更的困难性、区位的效益性。

第91题
试题答案:bd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化的推进过程是按照以下两种方式反映在地表上:一是城市范围的扩大;二是城市数目的增多。前者是以现有城市为原点的近域扩散,后者则是广泛区域里城市发生过程。

考点:
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考点6:城市化;
    1.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物化了的城市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市化;二是无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的,意识上的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2.运行机制:城市的拉力、农村的推力。
    3.类型: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4.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
    (2)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
    (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总人口、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增长速度都开始趋于下降,对世界未来城市化速度的过高估计正在得到修正。发达国家在1950年城市化水平已达50%,世界城市化水平1980年39.4%,预计2010年将达到51.8%;70年代逆城市化首先出现在英国。
    5.当代中国城市化特征: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自上而上的城市化特点,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6.区域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
    (1)主要指标法;(2)复合指标法;(3)年平均增长率外推法;(4)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5)中国城市化水平预测包括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及多指标综合分析预测法。

第92题
试题答案:bd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但城市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城市职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现状资料,得到的是现状职能,城市性质一般是表示城市规划期里希望达到的目标或方向;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强度和影响范围各不相同,而城市性质只抓住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

考点:
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考点9:城市性质;
    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方向。包括两方面内涵,即城市的宏观区位意义和城市的主要职能。
    城市性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城市性质是相对稳定的,而城市职能是多变的,但却是客观存在的。

第93题
试题答案:ac
试题解析:
提示:社会实验法可以说是观察法的进一步发展。和观察法相同的是,实验研究者也靠自己的感受去搜集对象的信息。但是,实验法又和观察法有根本的不同。首先,实验的观察不再是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而是在人工环境中,在人为控制中进行的观察;其次,自然观察的内容是难以重复的,而实验的内容却可以不断反复。

考点:
第二章  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考点1:城市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1.社会调查的基本类型
    根据调查涉及的范围和对象,调查类型有普遍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2.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确定研究的目的、研究前的准备、设计研究方案、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3.收集资料方法
    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文件法。其中问卷法是现代城市社会学调查研究中使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有两种类型,开放型问卷、封闭型问卷。
    4.经验研究法
    主要有社会观察法、社会实验法、社会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其中社会实验法是迄今为止最严密、最科学的经济研究法。
    5.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法、社会因素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功能分析法。
    (2)社会统计分析方法:描述性分析和说明性分析。统计量包括:频数、频率、公数值、中位数、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

第94题
试题答案:bd
试题解析:
提示:抽样调查的本质特点是以部分来说明或代表总体。个案调查是选择某一社会现象为研究单位,搜集与它有关的一切资料,详细地描述和分析它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描述和分析它的内在与外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把它同类似的个案相比较而得出结论的过程。任何一种现象,如果用来当作研究单位或中心对象都可以称为个案。个案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组织甚至一件事情。每个个案有许多特殊之处,因此个案调查代表性差。

考点:
第二章  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考点1:城市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1.社会调查的基本类型
    根据调查涉及的范围和对象,调查类型有普遍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2.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确定研究的目的、研究前的准备、设计研究方案、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3.收集资料方法
    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文件法。其中问卷法是现代城市社会学调查研究中使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有两种类型,开放型问卷、封闭型问卷。
    4.经验研究法
    主要有社会观察法、社会实验法、社会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其中社会实验法是迄今为止最严密、最科学的经济研究法。
    5.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法、社会因素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功能分析法。
    (2)社会统计分析方法:描述性分析和说明性分析。统计量包括:频数、频率、公数值、中位数、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

第95题
试题答案:bc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有很强的人为性,人工控制与人工作用对它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仅使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发生人工化变化,而且人工技术物质也改变了原有的形态、结构,也包括其自身的营养结构。

考点:
第二章  城市生态系统 ☆☆☆☆☆考点3:城市生态系统特征;
    1.城市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根本特征反映在系统的组成成分、系统的生态关系网络、生态位、系统的功能、调控机制、系统的演替等方面。
    2.人为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的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其变化规律由自然规律和人类影响叠加形成,对人类自身有较大影响。
    3.不完整性:缺乏分解者,生产者数量少。
    4.开放性:对外部系统有依赖性、辐射性及开放层次性。
    5.高"质量"性:其构成要素的空间的集中性与其表现形式的高层次性。
    6.复杂性:是一个迅速发展和变化的复合人工系统及功能高度综合的系统。
    7.脆弱性:需靠外力才能维持,破坏了一定的自然调节机能,食物链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小,营养关系倒置是不稳定系统。

第96题
试题答案:bc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次级生产过程是指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物质进行建造自身和繁衍后代的过程,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次级生产即城市居民维持生命、繁衍后代的过程。

考点:
第二章  城市生态系统 ☆☆☆☆☆考点4: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1.生产功能:生物生产、非生物生产。
    2.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能量的传递与转化过程。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这三大功能类群顺序流动;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只能一次流过,不能循环逆转;能量沿生产者、消费者顺序逐级减少。
    能源结构是反映国家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和一次能源用于发电的比例是反映城市能源供应现代化水平的两个指标。
    3.物质循环:城市生态系统所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性,既有输入又有输出,生产性物质远远大于生活性物质,物质流缺乏循环,物质循环是在人为状态下进行,循环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物。
    4.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各生命成分,即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行为信息之间的流动。

第97题
试题答案:abc
试题解析:
提示:基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是从保护环境的目的出发,对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综合评价、论证和选择最佳方案,使之达到合理布局并减少有害影响。其报告书内容除选项abc外,还包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可行性技术经济论证意见。

考点:
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 ☆☆☆☆☆考点1: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1.概念
    是在一项人类活动未开始之前对它将来在各个时期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的预测与评估。
    2.目的
    为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提供科学依据。
    3.原则、方法
    (1)原则: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动态性原则、随机性原则。
    (2)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类比方法。
    4.报告书要求
    (1)建设项目一般情况;
    (2)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
    (3)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的环境影响;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可行性技术经济论证意见。

第98题
试题答案:abd
试题解析:
提示:等级由高到低的次序:屋顶: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开间:十一间、九间、七间、五间、三间;色彩:黄、赤、绿、青、蓝、黑、灰。

考点:
第六章  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考点6: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及表现形式;
    建筑物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
    1.屋顶: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北庑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
    2.开间:清代最高为11间,依次为9、7、5、3间;
    3.色彩:由高到低为黄、赤、绿、青、蓝、黑、灰。

第99题
试题答案:abe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道路横断面的选择与组合取决于道路的性质、等级和功能要求,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环境和工程设施等方面要求。其基本原则除选项abe外,还要充分考虑道路绿化的布置,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要求,要与沿路建筑和公用设施的布置要求相协调,考虑现有道路改建工程措施与交通组织管理措施的结合。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12:道路横断面形式选择与组合原则;
    1.符合城市道路系统对道路的性质、等级和红线宽度等要求;
    2.满足交通畅顺和安全要求;
    3.充分考虑道路绿化的布置;
    4.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5.与沿线建筑、公用设施布置相协调;
    6.考虑现状措施;
    7.注意节省建设投资,节约城市用地。
第100题
试题答案:abef
试题解析:
提示:基础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连同基础重量传递给地基;墙体是竖向围护构件,又是承受屋顶、楼面传来的荷载;楼面是一分隔上下层的水平承重构件;地面相当于最底层楼面,分隔土层与底层,也属承重构件。

考点:
第五章  建筑材料和构造的基本知识 ☆☆☆☆☆考点3:建筑构造基本知识;
    1.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应了解以下概念:
    (1)建筑模数;
    (2)基本模数;
    (3)扩大模数;
    (4)分模数;
    (5)模数数列。
    2.民用建筑组成构件
    竖向的基础、墙体、门、窗,水平的屋顶、楼面、地面,交通联系的楼梯组成了"8大构件"。
    3.影响构造的外因
    (1)外力作用;
    (2)自然气候;
    (3)各种人为因素。
    4.构造方法
    (1)防水构造:涉及地下室及屋顶。
    (2)防潮构造:涉及勒脚与底层铺地、地面、地下室。
    (3)保温构造:室内采暖气温一般为16~20℃。
    (4)隔热构造:采用浅色光洁外饰面;采用遮阳--通风构造;合理利用封闭空气间层;绿化植被隔热。

如果觉得城市规划师考试辅导-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试卷四及答案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Tags: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师试题,历年城市规划师真题,考试文库 - 建筑类考试 - 城市规划师

Copyright © 170y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1 2 3 4 5 6 7 8 9 10
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案, 初中作文教案, 中小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