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 乐教网 - http://www.170yx.com !
首 页 文档范文 教育文章 试题课件 作文网 语句大全 全部栏目
当前位置:乐教网教学文章语文学习教材研究祥林嫂:在“被吃”与“自吃”之间——谈《祝福》中祥林嫂的精神毁灭之路

祥林嫂:在“被吃”与“自吃”之间——谈《祝福》中祥林嫂的精神毁灭之路

祥林嫂:在“被吃”与“自吃”之间——谈《祝福》中祥林嫂的精神毁灭之路为http://www.170yx.com整理发布,类型为教材研究,本站还有更多关于教材研究资料大全,语文学习 - 教材研究的文章。

祥林嫂:在“被吃”与“自吃”之间——谈《祝福》中祥林嫂的精神毁灭之路

江苏省宿迁中学  李彬

探讨《祝福》的悲剧内涵,人们无一例外地认为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封建势力逼死了祥林嫂,酿就祥林嫂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这样解读,似乎理由充分,但实际上忽略了这篇优秀作品悲剧意义的独特性与深刻性,未能深切把握鲁迅先生创作的深邃内涵。戏剧理论认为,悲剧是由外部环境和人物性格两个因素构成。在《祝福》中,我们仅仅看到了祥林嫂的悲剧环境还不够,还要探讨祥林嫂的性格和精神世界的组成元素及其变化,这样对理解作品才有更深刻的意义。

祥林嫂的悲剧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精神悲剧。祥林嫂处在人、神、鬼的重重包围之中,四面都是鬼魅一般的“吃人”者,而她是孤苦伶仃的一个妇女。为了生存,她处处表现着隐忍,到了忍无可忍,而终于求助于神,最后神的灵验也失效——捐了门槛以后,仍然不能解除精神上的恐惧。至此,她精神轰塌,痛苦不堪地死去。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山里人”的祥林嫂,出自生命本能的生存意识,对礼教给她带来的种种不幸,有着发自本能的摆脱,甚至反抗的欲望,但同时,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习惯力量又往往使她不自觉地恪守着维持社会秩序的礼教。她的反抗常常是以遵循封建礼教为女性所制定的规范为基础、为目的的。

祥林嫂勤劳能干安分耐劳,“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在不幸地死了丈夫后,便逃离严厉的婆婆来给鲁四老爷家帮佣,“她的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四婶十分满意。鲁迅细致地写出了祥林嫂性格中的温顺奴性:“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鲁迅曾经将中国的历史分为两种时代:“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并说“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这种做稳了奴隶的心态被鲁迅生动地勾勒出来。作者以劳动的繁杂与祥林嫂的“满足”构成反差,反映祥林嫂只要能保住名节,就可以无忧无虑地愚昧地劳动。勤劳固然是美德,但不吝惜自己的气力而进行无知的劳作也并不值得一味地赞扬,作者在这里用身体上的劳作艰辛和心理上的“幸福”“满足”构成反差,揭示出人物精神层面的悲哀:不以繁重劳作为苦反而“满足”的祥林嫂只是暂时摆脱了再嫁的精神压力,并没有改变奴隶的地位。不幸的是,这样的稳定被打破了:祥林嫂被婆婆派人劫了回去,强行将她嫁到深山野墺,以获得一注财礼为第二个儿子娶亲。祥林嫂被捆去嫁人时,“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喉咙已全哑了”,在拜天地时一头撞在香案上碰了个大窟窿,这是欲做节妇而不得的一种表现,抗婚行为最根本的出发点是遵守“一女不嫁二夫”“从一而终”的封建伦理道德。祥林嫂的第二任丈夫不幸患伤寒而死,儿子阿毛被山里的狼咬死,再度出现在鲁四老爷家中的祥林嫂已经没有原先那样精神了,常常反复向鲁镇的人们讲述她的悲惨故事,“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祥林嫂为鲁家祭祀时不准她沾手而感到无奈,她为柳妈所说的死后到阴间两个死鬼要争她而深感恐惧,她将历年来积存的工钱捐了土地庙的门槛,给千人踏万人跨以赎罪,当“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时,四婶却断然喝止,这对她的打击是覆灭性的,她终于被赶出了鲁家,成为乞丐,倒毙在祝福的鞭炮声中。

在这“被吃”与“自吃”的文化结构中,祥林嫂的“被吃”的过程和结局似乎都是貌似合理的——在威严强大的传统文化习俗和禁忌中“年年如此”。鲁迅在此强调传统文化是人性压抑的罪魁祸首,中国老百姓的沉默灵魂“像压在大石底下的草一样,已经有四千年”,悲剧就应该写出被黑暗的社会重压,毁灭了的有价值的精神悲剧,从而唤醒愚弱的国民改造国民性。在《祝福》中,鲁迅正是基于上述思考对祥林嫂悲剧分别加以文化批判和国民性批判的。

在《祝福》中,造成祥林嫂“被吃”与“自吃”悲剧的肇事者,首推儒道释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及由此衍生出的各种风俗信仰禁忌。小说以鲁镇为传统旧社会农村的蓝本,在民俗意味极浓的“祝福”中拉开序幕:从风俗到制度,从思想到宗教,从日常生活到行为准则,各种人物在鲁镇舞台上竟相亮相,粉墨登场,并且各就各位。小说在民俗意味极其浓厚的“祝福”时展开,决不仅仅为了追求某种写作修辞上的反差效果,而是首先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自始至终笼罩着整个过程的文化氛围,并通过对鲁镇这个“文化原型”的全景式描绘,赋予鲁镇一种带有原始多神教意味并杂糅儒道释各种文化成份的混沌性质。“老监生”——鲁四老爷俨然作为儒教的代表人物主宰着鲁镇的日常生活秩序。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中国妇女的戕害是首屈一指的:从“三从四德”到“男尊女卑”,从“三寸金莲”到“表彰节烈”,无不浸溢着中国妇女的辛酸史和血泪史。在封建传统伦理道德里,“子”“妻”是依附于且必须服从于“父”“夫”的,更不用说“君”了,他们是幼弱者。祥林嫂以寡妇之身抗拒婆家安排之再婚而头撞香炉,失去儿子阿毛后被大伯“收屋”却不再反抗,这些细节都无可辩驳地说明了中国儒教妇女观对其毒害之深,因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祥林嫂已经被强大的封建正统思想同化,她早已经成为儒教一统天下的驯服的良民。当信奉程朱理学且标榜“事理通达心平气和”的封建卫道者鲁四老爷指斥祥林嫂为“谬种”时,她其实不仅别人眼中“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就是在其自身的道德判断中,也俨然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品。由此看来,祥林嫂在“被吃”中,也在不断地“自吃”,只不过这种“自吃”是在统治文化的强势灌输与熏染下浑然不觉地完成的。

“讲理学”的鲁四老爷还是道家思想的化身,这可从他书房中朱拓的大“寿”字窥见一斑。周作人说过:“讲理学的人大都兼信道教,他们于孔孟之外尤其信奉太上老君或关圣帝君的。”宋以后的儒家正统——理学正是“以释道的宇宙论、认识论的成果为领域和材料,再建孔孟传统”(李泽厚)的理论。“近代中国之面目为宋人所造就者十之八九。”(严复)鲁迅更直接地指出:“宋代虽云崇儒,并容释道,而信仰本根,夙在巫鬼。”这正是对鲁四老爷的一针见血的评价。确切地说,祥林嫂之所以不为鲁镇社会接纳,与其说是由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压抑或封建礼教的“吃人”的本质决定,倒不如说是由于她无意识地触犯乃至亵渎了道教植根于“巫鬼”的关于妇女的观念及其风俗中关于寡妇的禁忌。祥林嫂第一次以寡妇的身份踏入鲁家大门时“四叔便皱了皱眉”,当她第二次以寡妇再寡的身份再次出现在鲁家的时候,鲁四老爷便进一步视之为“不干不净”和“败坏风俗”,并禁止其参与祭祀的事务。祥林嫂之寡妇以至再寡的身份,在旧中国人的眼中,是神秘的、危险的、不洁不祥的,是被禁止的。这样,鲁镇风俗中根源于“巫鬼”的野蛮内涵和残酷性在鲁迅的层层叙述中暴露地淋漓尽致。

在《祝福》中,“柳妈”这个“吃素”的“善女人”在文本里作为佛教思想的代表人物或发言人出现的。对祥林嫂而言,柳妈无疑对她苟延残喘的命运给了更致命的一击。柳妈对她的“诡秘”“忠告”,更加速了其心理崩溃的进程。鲁迅以相当严峻的态度对待阴司被分尸的图景带给她的精神恐惧,而“捐门槛”的象征性赎罪仪式之所以幻灭——祥林嫂想摆脱受歧视的“罪人”的地位,做一个受尊重的“人”的希望彻底破灭了——显然也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文化隐喻,即:在现世间所谓罪不可赦的祥林嫂只有通过一死才能澄清和恢复既定的鲁镇社会的正常风俗秩序。这是何等的残酷!从肉体到精神都被封建礼教与迷信思想摧残虐杀,这正是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本所在。当然,精神的摧残及心理上的撞击远比其他方面的剥夺与压迫沉重得多。

总而言之,儒家思想中,尤其是礼教的轻视女性的观念,把祥林嫂置于社会的最底层,直接给予她的是卑贱的躯壳和麻木的灵魂;道家根源于“巫鬼”的文化禁忌,把祥林嫂的不幸推向生不如死的一步,间接给予她的是心灵的振颤和灵魂的冷漠;释家的善恶报应和生死轮回说,把祥林嫂逼进了万劫不复的宿命的深渊,并最终“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同时,我们也看到,祥林嫂在不断地挣扎中却自始至终幻想靠遵循儒道释的规则来解脱自己,结果却永世没有翻身。鲁迅在《祝福》中给我们所展示的祥林嫂悲剧既是一个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被吃”的悲剧,又是一个无法解脱的弱者“自吃”的悲剧。透过鲁镇社会生活方式的实际境遇,隐含着现代知识分子对以儒道释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怀疑和否定,也隐含着作者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国民在长期的封建文化传统浸染下所形成的劣根性的道德谴责和文化批判。至此,鲁迅彻底戳穿了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就有的“儒治世,道治身,佛治心”的道德谎言,从而完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步步质疑和理性批判。

原载《语文学习》2012年第9期

如果觉得祥林嫂:在“被吃”与“自吃”之间——谈《祝福》中祥林嫂的精神毁灭之路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Tags:祥林嫂   教材研究,教材研究资料大全,语文学习 - 教材研究

Copyright © 170y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1 2 3 4 5 6 7 8 9 10
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案, 初中作文教案, 中小学教育网